岛链早已不在,真正促使美军战略收缩,是中国海洋意识的觉醒 美军从冲绳撤往关岛,

盼烟评军事 2024-12-19 09:13:03

岛链早已不在,真正促使美军战略收缩,是中国海洋意识的觉醒 美军从冲绳撤往关岛,这是美军亚太兵力部署调整的一部分,此次的撤军计划早在2006年就达成了,只不过后来受到普天间机场搬迁计划影响,才拖延至今。也就是说,美军的兵力部署调整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展开了,只不过进展缓慢而已。 岛链战略这种冷战时期的产物,实质上已经不存在了,尤其是第一岛链,从中国海空军第一次出西太,从火箭军首次列装东风-21C中近程常规导弹之时,第一岛链的军事围堵价值就已经被颠覆了。第一岛链过去之所以能存在,主要是当时的解放军海空军比较羸弱,第一岛链的节点又在我军力投射范围之外。 在东风-21C成军之前,我们手中的导弹面临着一个窘境,够得着的导弹用不了,能用的又够不着。驻日美军基地是第一岛链的核心力量,而我们距离日本上千公里,东风-11、东风-15属于近程常规导弹,射程不够,东风-3、东风-4打击精度不足,且都带有核性质,使用灵活性不够。 这一切的改变是东风-21C的出现,一千多将近两千公里的射程让我们第一次拥有了对驻日美军基地打击的能力。之后我们的中近程常规导弹发展进入快车道,才有了后来的东风-16、东风-17以及东风-26等。 常规导弹集群固然对美军的区域兵力部署构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因素,对美军而言只要收缩一下兵力,它的海空兵力依旧能够在远离中国大陆的发射阵位上对我们沿海构成重大威胁。也正是基于此,奠定了常规导弹极限防御性武器的地位。 真正让美军第一次感受到不安的是,解放军海空军出岛链赴西太平洋演训,而且是常态化的远洋训练。这意味着解放军应对战略围堵将跟更加的灵活,并对长期一直处于解放军打击范围之外的美军构成了直接的威胁。海空军的战略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不是陆基常规导弹可以比拟的。 而支撑解放军海空军常态化远洋演训的根本是海空军远洋主战兵器的快速发展。海军从最初引进的现代级到中华神盾,再到后来的055;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8万吨且具备弹射能力的福建舰,再辅助以075型两栖攻击舰、远洋高速补给舰等远洋主战装备的批量列装。 空军从引进苏-27SK,到后来的苏-30MK系列,再到国产的歼-10、歼-16和歼-20三剑客组合;从轰-6K到运油-20,再到高新系列侦察预警、电子、反潜等新质作战力量的加入和整合。海空军的远海作战能力,尤其是体系作战能力历史性的提升,甚至已经提升到能在区域和美军势均力敌的地步。 这才是导致美军近些年一直在不断的调整区域兵力部署以及进行战略思想转型的根本原因。经过对历史的总结和检讨,中国开始摸索出一套应对海上方向威胁的方法策略。发展航母,是中国海洋意识觉醒的标志。

0 阅读:110
盼烟评军事

盼烟评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