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封建时代的老百姓,会遭遇什么命运?

乐蓉谈文学 2024-12-16 12:04:11
🌟《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王帆] 🍂 着眼于历史上的老百姓、小人物,看他们在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有什么行为表现,遭遇过什么事情,可以从中挖掘许多历史真相。 . 封建时期,一个州县民众的主要构成,除了当地县衙的官吏和工作人员,便是士人、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 🍂 在县衙里负责办理具体事务的差役人员不属于官员,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没有“编制”,社会地位不高,如衙役、捕快等。但对无权无势的老百姓来说,他们也是掌握权力之人,只能任其欺辱。 . 士人,也就是读书人,当时受到朝廷重视,参加过科考,有了读书人身份,便是高人一等了,也会有很多优待。但在遇到差役时,也可能是被欺辱的一方,正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 乾隆十八年(1753年),陕西岐山县旁边的扶风县发生了一起生员组织的罢 考事件。 . 身为商人和生员的几位平民被县衙的皂役殴打侮辱后,鼓动县中秀才,组织罢 考,想以此来威逼知县。结果事件层层上报后,被乾隆帝定性为恶性事件,遭到了打压。 . 组织者被斩,其余多名参与者被流放,可以说很严厉了。而打人的差役也就是打板子和革职而已,没有及时打压事态的知县也一起被免职。 🍂 这让人觉得很不公平,为何被打的受 害者要遭受更严重的惩罚?还有王 法吗?没有天 理了吗?是的,在封建王朝,皇 帝就是王 法和天 理,他说怎么办就得怎么办。 . 对皇 帝来说,维护地区的社会稳定重于个人的公理对错,特别是对读书人,如果纵容他们“搞事”,就更难控制管理了。所以这一结果虽然出乎人们的意料,却不难理解。 . 对封建社会的州县之民来说,这是社会生存的常理,也是时代的悲哀。平民就如蝼蚁,命运往往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 本书着眼于州县民众,从乾隆年间的《岐山县志》和其他几个县的地方志中进行梳理,对生活在陕西岐山及周边地区的士、农、工、商、女性等州县百姓的历史事件进行解读。 . 书中通过县志记载的事务和案件,勾连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通俗生动地讲述了州县平民百姓所遭遇的故事,还原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展现一幅明清社会微观历史图景。 . 一口气读下来,真实的历史现实比小说和电视剧还精彩而残酷,也让人为封建社会州县之民的命运感到无奈和慨叹。 🍂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