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时期,班超仅凭借区区 36 人便成功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这般令人惊叹的壮举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底层逻辑呢? 公元 88 年,在汉军的重兵讨伐下,北匈奴军队被彻底击溃,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班超敏锐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顺势而为,先是击败来袭的大月氏,接着逼迫龟兹对汉称臣,而后斩杀焉耆王,经过长达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让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部归附汉朝。公元 95 年,班超因功被封为定远侯,世称 “班定远”。 在缺乏朝廷大力支援的情况下,班超经营西域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班超采取了一系列果断且有力的外交手段。他秉持以和为贵的理念,从平等对话入手,与西域各国展开交流,摒弃了高高在上的姿态,为友好往来奠定基础;同时恩威并举,对于那些愿意投降归附的国家,给予宽厚待遇,而对反叛者则严惩不贷,以此树立汉朝在西域的威望;还运用以夷制夷的策略,扶持众多心向东汉的人为王,借助他们的力量来稳定西域局势。 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班超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把握。 他深知西域各国存在着相同的认知和向往。自西汉元帝以来,莎车国就一直对汉朝忠心耿耿,公元 29 年后,东汉朝廷封莎车王为西域大都尉,使其统领西域十五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西域各国已然普遍心向大汉,有着对汉朝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且,西域各国都向往和平稳定的环境,战乱只会破坏生产、扰乱生活,和平稳定才利于国家的发展与百姓的安居乐业。 更为重要的是,西域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所在,那就是丝绸之路带来的财富。当时的丝绸之路已经极为繁华,“驰名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经贸往来频繁,商路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各国的经济收益。班超经营西域,除了巩固国土安全外,保障商路畅通也是重要目的之一。东汉将屯田驻军之地设置在交通要地,此举得到了中外商人的大力支持,而这些商人也成为了班超的有力后盾,为他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使得他能够通过重赏的方式去笼络各国,推动各国之间开展合作。例如在平定焉耆、危须、尉犁三个国家时,班超带着 1400 名文官和商人随军而行,足见商人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而,西域各国形势复杂,外交政策常常左右摇摆,难以始终坚定地保持一致。鉴于此,班超采取了求同存异的办法,秉持 “宽小过,总大纲” 的原则,只要是拥护东汉的,便统统给予重赏,而一旦有背叛东汉的行为,就绝不姑息,严惩不贷。
班超传奇:以36人平定西域五十多国的底层逻辑
小万说
2024-12-15 11:38:00
0
阅读:38
可可
底层逻辑就是大汉强盛的国力和彪悍的军队以及自信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