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忠心耿耿,几次向夫差进谏却不仅未被采纳,反而遭小人伯嚭陷害致死,追根溯源,竟是其劝谏方式出现了重大失误。 古往今来,劝谏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式,《孔子家语・辨政》中提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曰谲(jue)谏,二曰戇(zhuang)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feng)谏。” 先来说说戇谏,这是技术含量最低的一种方式,“戇” 有着痴愚、急躁、刚直之意,戇谏便是二话不说直接行事。樊哙就深谙此道,晚年刘邦因病重不见群臣,致使朝政停滞,樊哙直接推门闯入,随后声泪俱下地诉说对皇上身体的担忧,以及害怕皇上被赵高一类宦官蒙蔽等话语,他那憨态可掬的模样,竟引得刘邦哈哈大笑,还重新开始接见臣子。可见,采用戇谏若想成功,还得懂得装傻卖萌这一诀窍。 直谏的技术含量也高不到哪儿去,其方法简单直白,就是发现问题直接指出。正如汉代东方朔在《非有先生论》中所言:“将俨然作矜庄之色,深言直谏,上以拂人主之邪,下以损百姓之害。” 也就是摆出严肃正经的样子,讲一堆大道理,期望君主能心悦诚服,进而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可这种方式极易触怒君主,明代王铎所写《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中就记载,袁可立因上疏直谏,惹得皇帝大怒,被罚俸一季。一旦把握不好,甚至可能危及性命。 降谏的难度系数有所提升,它要求进谏者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地去进言。不过,这很考验进谏者的心胸与脸皮厚度,恐怕只有像司马懿这般深谙厚黑之道的人才能运用自如。 谲谏难度更高,“谲” 有欺诈、奇异之意。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谐讔》提到:“及优旃之讽漆城,优孟之谏葬马,并谲辞饰说,抑止昏暴。” 例如楚庄王欲用大夫之礼安葬死去的马,优孟顺着他的想法,称应以国君之礼来葬,还要请各国代表前来吊唁,让楚王意识到这样做会落下重马而轻慢人的名声,从而放弃了原想法。这种顺着君主思路,放大其过错使其醒悟的剑走偏锋之法,若君主是明白事理之人还好,不然反而可能导致更糟糕的后果。 最后是讽谏,其要点在于用暗示、比喻等委婉的方法来规劝君主改正错误,典型的如《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被众人恭维的事例,反讽齐王受恭维、蒙蔽的情况更严重,进而说服齐王广开言路。这种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更为理性客观,误差小,成功率高。 伍子胥所采用的劝谏方式正是直谏,若与君主关系极为亲密,用直谏或许可行,但伍子胥选错了对象。夫差并非如刘邦、李世民那样的开明君主,而是个心胸狭隘、刻薄寡恩之人,他追求的是绝对权威,容不得他人直言反驳。伍子胥耿直地直谏,自然无法起到作用,反而只会招来夫差的忌恨,最终酿成悲剧结局,着实令人惋惜。
伍子胥劝谏悲剧之因:谏法选错的遗憾
小万说
2024-12-15 11:35:47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