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亲笔御书一件大作,成为唐代行书第一人,深得王羲之遗韵,流利圆熟,浑然天成,可惜被法国人劫走! 李世民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但闲暇时却醉心于书法艺术。直到晚年,他的书法热情依然不减当年。李世民常常回忆起早年求得王羲之真迹《兰亭序》的经历,虽然过程颇有些不光彩,但那份对书法的痴迷却一直伴随他的一生。 追溯李世民与书法结缘,要从他早年说起。那时的他还只是秦王,在一次宴请群臣时,得知当时负有盛名的辩才禅师收藏有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李世民心生一计,暗中派人前去,佯装要向辩才讨教书法,实则伺机偷走《兰亭序》。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件举世闻名的书法瑰宝终究还是落入了秦王之手。得到真迹的李世民如获至宝,他本就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如今终于一偿夙愿。从此,李世民开始对"二王"的书法爱不释手,日夜临摹研习。 虽为人之君,但李世民为书法付出的努力丝毫不亚于寻常书家。他常常废寝忘食,练字到深夜。即便是处理政务之余,他也会挤出时间来临帖。李世民曾这样评价自己:"朕酷好书翰,虽万机之暇,未尝少怠。" 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对书法孜孜不倦的追求。史书记载,李世民常常写完一篇文章,意犹未尽,又再誊写一遍。他习字时全神贯注,人在帘内,帘外侍臣也不敢大声言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羲之书法的熏陶下,李世民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他的楷书端庄典雅,行书飘逸灵动,草书更是洒脱自如。唐太宗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初露端倪,这为他后来书法领域的登峰造极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世民对王羲之的推崇达到顶点,甚至将其尊为"书圣"。在位期间,他多次颁敕推广"二王"书法,并亲自践行。在朝野上下,王氏书风几乎成为了"正统"。无论是皇室子弟,还是士大夫阶层,都在帝王潮流的影响下,开始热衷于临摹王羲之的帖文。 君王对书法的偏好,自然而然地影响了整个朝代的艺术发展方向。在李世民的大力推崇下,"唐楷"也日臻成熟。魏碑楷法与王氏书风巧妙结合,形成了端庄俊秀的独特风格。李世民一手促成的"二王"热潮,深远地作用于唐代书法艺术的百花齐放。 承接上文,在李世民的推动下,"二王"书风成为了唐代的主流。而李世民本人,也在书法领域留下了不朽的佳作。在他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中,尤以行书《温泉铭》最负盛名。这件刻于贞观二十一年的碑刻,不仅是李世民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成就了他"唐代行书第一人"的崇高地位。 《温泉铭》的创作缘起,要追溯到李世民游幸温泉的那次旅行。贞观二十一年,已届中年的唐太宗离开京城,前往华清宫泡温泉休养。当他首次踏入温泉时,却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清澈的泉水与苍翠的山林交相辉映,蒸腾的雾气氤氲在山谷间,仿佛人间仙境。 李世民在温泉中尽情舒展身体,感受着温热的泉水带来的惬意。他一边浸浴,一边吟诗作赋,兴致大发。李世民赞叹道:"此泉之美,当铭之于石,以彰圣德。"说罢,便命人取来纸笔,当即挥毫写下了这篇千古佳作。 《温泉铭》全文不过三百余字,却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李世民在文中盛赞了温泉的种种美好,并将其比作古代圣贤的德行。行文之间,不乏帝王之威仪,亦有文人之风雅。读罢此文,令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温泉的非凡魅力。 然而,文采斐然的《温泉铭》若无李世民的亲笔书写,也难称得上是一件不朽之作。李世民爱惜这篇佳作,决定亲自将其书于碑石之上。他运笔如飞,笔势纵横,字字铿锵有力。整件作品气势磅礴,墨色浓淡相宜,无不展现出帝王的风范。 《温泉铭》的书法突破了初唐四家的平正和雅,别创新意。李世民的笔下,字里行间皆有变化,时而欹侧,时而正直,灵动多姿。他继承了"二王"的神韵,但又不拘泥于其法度,反而别出机杼,自成一家。郑汝中对此评价道:"唐太宗《温泉铭》,骈俪流畅,雍容大度,有明显的二王书风,以行书刻碑,堪称第一人。" 米芾是另一位为《温泉铭》折服的书法大家。他曾仔细研习过这件碑刻,并为之倾倒。米芾在评论中写道:"太宗爱好书法,虽万机之暇,未尝懈怠。观其温泉铭,笔势纵横,若骏马奔腾,又若惊鸿踏雪,变化无穷,自成一家。"他那著名的"书品说"便是受到了这件作品的启发。 可以说,《温泉铭》开创了唐代行书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不少唐代书家如褚遂良、薛稷、颜真卿等,都曾临摹过这件碑刻,从中汲取灵感。他们将《温泉铭》的笔意融入自身的创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行书风格。恐怕连李世民自己也未曾预料到,这件作品会在书法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代帝王不仅以武功治国留名青史,更以笔墨丹青跻身艺术殿堂。李世民以一己之力,将行书的地位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笔下流淌的不仅是勃勃生机,更是大唐帝国的雄浑之气。李世民君臣二位一体,集文治武功于一身,无愧"唐代行书第一人"的美誉!
李世民亲笔御书一件大作,成为唐代行书第一人,深得王羲之遗韵,流利圆熟,浑然天成,
自由的百灵鸟
2024-12-12 17:33: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