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口服纳米载体国内外研究进展 1 国外胰岛素新型口服纳米载体的进展 胰岛素新型口服纳米载体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上多个研究团队致力于克服胰岛素口服给药的技术难题。 2001年,印度科学家首次展示了使用PLGA纳米粒封装胰岛素,成功实现了小鼠模型中的口服递送,显著提高了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 随后,202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聚合物的纳米颗粒,能够保护胰岛素免受胃酸破坏,并通过肠上皮细胞的转运机制实现胰岛素的有效递送。 2024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者们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成果,他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口服胰岛素纳米制剂,该制剂在高血糖条件下能够响应性释放胰岛素,不仅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降血糖效果,而且避免了低血糖的风险。 在临床应用方面,国外的研究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2014年,一项关于口服胰岛素制剂ORMD-0801的初步临床研究在《PLOS ONE》杂志上发表,该研究显示,ORMD-0801能够显著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尽管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 到了2023年,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一些口服胰岛素制剂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例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团队开发的纳米制剂计划于2025年启动临床试验,旨在验证其在人类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进展标志着口服胰岛素从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 我国胰岛素新型口服纳米载体的进展 胰岛素新型口服纳米载体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同样丰富多彩,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 2011年,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口服胰岛素递送策略,通过模拟病毒表面蛋白的构象变化,实现了高效克服肠黏膜屏障并精准靶向肝脏的目标,有助于维持血糖稳态,改善胰岛素的口服治疗效果 2018年,武汉大学田间课题组关于口服胰岛素纳米制剂也有建树,他们设计了一种基于耐酸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纳米制剂,该制剂能够在酸性环境下保持稳 定,不被消化酶分解,并能安全到达肝脏,根据血糖水平的高低智能释放胰岛素,从而有效控制血糖。 在临床应用方面,国内的研究也逐渐步入实践阶段。2023年,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周民研究员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严盛教授合作,利用绿色营养源食品小球藻吸附胰岛素,并用海藻酸钠凝胶将其包裹,制成了微藻-胰岛素复合口服递送系统。 该系统在小鼠实验中成功保护了胰岛素,实现了肠道内的响应性药物释 放,显示了良好的降血糖效果,为口服胰岛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口服胰岛素技术的发展,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加便捷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3.胰岛素口服纳米载体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 3. 1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胰岛素口服纳米载体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PLG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速率,能够有效保护胰岛素免受胃肠道中的酸性和酶性环境的破坏。 此外,PLGA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调节其分 子量和比例,实现胰岛素的缓释和控释,从而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3. 2 聚乙二醇(PEG)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常用于胰岛素口服纳米载体的表面修饰。PEG化修饰可以显著减少纳米载体在胃肠道中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和稳定性。
胰岛素口服纳米载体国内外研究进展 1国外胰岛素新型口服纳米载体的进展
爱洛姆佳佳
2024-12-11 11:25:25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