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斗法”崇文门》
文/林永芳 图/肖文津
清乾隆年间,山东布政使陆中丞进京述职。他一路跋涉,舟车劳顿,抵达京城,却被崇文门税关的胥吏拦下了“:大人,您得交税才能进城。”
崇文门修建于元朝,元代是漕运船只进入终点站积水潭的必经之地。到了明代,通惠河堵塞,漕运船只不再经此,崇文门转而成为南方各省物资及人员进出京城的重要关口,是征收商税的绝佳场所,成为运河沿线“八大钞关”之一。万历年间商税就达6.89万两,仅次于山东运河边上的临清关;天启年间上升到8.89万两,位居“八大钞关”之首;乾隆年间暴增到30万两以上。各种猫腻屡禁不止,在这里当差是公认的肥缺。
陆中丞大感意外:“上次离京,只记得要对客商收税,何曾听过堂堂朝廷官员居然要交税才能进京?”
差官拿出税收标准给陆中丞看。原来,《户部税则》中起初规定,行李不在纳税之列,可鉴于外地官员进京时往往携带丝绸布匹等应税物品,所以干脆对其携带品一律征税。后来,“虽无货亦征之矣”。不但往来商旅、货物要收税,而且扩大到了所有外地进京的官员、应试的士子,而且官职越高,税金越重。
陆中丞一怒之下干脆把衣服、被褥、行李全留在城外,只带一个仆人,说:“如今我两手空空,没带任何东西,这下总没理由收我税了吧?”守门吏卒也只好放行。陆中丞这才得以进城述职,代价是进城后只能向别人借用衣服、被褥。
堂堂省长大人“无计可施”,被崇文门税关小吏逼得扒光衣服、留下被子,这事儿后来被陈康祺记入了《郎潜纪闻》,永垂野史。然而“,陆中丞净身入税关”还有精彩下文。
话说福康安听说此事之后忍无可忍,上奏请求改变崇文门税关乱象。这相当于打时任崇文门税监和珅的脸。虽然乾隆并未处分和珅,毕竟崇文门税关为皇帝的小金库作出了卓越贡献,可和珅因此更加记恨福康安了。
然而,福康安是谁想动就能动的吗?他姑姑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富察皇后,父亲是大学士傅恒;他自己战功卓著——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川陕剿匪,奔赴台湾平定林爽文之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将兼能臣,深受乾隆恩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机会终于来了。和珅的弟弟和琳(时任巡漕御史)发现漕运船只夹带湖北按察使李天培私人桅木 1800 根而且超长超大,造成漕船行走迟缓。于是和琳上奏弹劾李天培。经审讯,李天培夹带桅木中有 800根是福康安委托采购用于翻修府邸的。乾隆正想整顿吏治,结果李天培被流放边疆,福康安也因纵容部下被罚养廉银3年、罚俸10年。
就这样,大运河上的漕船和钞关,成了福康安与和珅这两个清官场大咖的道场,目睹了“云端斗法”的精彩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