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出发,聊聊日系彩妆护肤的拒绝改变
丝缇缇时尚
2024-12-09 15:29:02
东京最后一天,上午去了国立美术馆,相比中国任何一个省级博物馆,东京的馆藏依然是贫瘠的。我甚至觉得大英博物馆关于浮世绘的馆藏都更经典,北斋最重要的画作也都在大洋彼岸。
.
博物馆里馆藏级的和服都非常雅致,更多的是用绣线勾勒出松柏,花卉的轮廓或者缔造阴影错落的感觉。那种真正的华丽丽的满绣是歌舞伎穿的,伶人从古代日语“倾奇”一次转变过来,类似中国古语里的“奇淫巧技”,灿烂夺目在这个国家很行不通。可以奇奇怪怪的暗黑风(yamamoto)甚至原宿风,但惊艳就是很奇怪。
.
这是社会层面的审美,没有好坏,只是我的观察。
.
我的观察还包括了后疫情时代对于老龄化的额外关注,以及这个国家受到海外互联网的影响非常有限,一切新奇在这片土地上都会被慢慢的演变成自有的逻辑,就像是后期罗马人(写罗马历史最好的作家之一也是位日本女士,盐野七生)反正正在老龄化的这代在经济的制高点什么都见过,什么都吃过了,只剩下淡淡,对于“合适”的追求,而非“倾奇”。
.
我在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门口看到了罗丹的思考者,就这样放在院子里,他们在经济制高点很自信的买回来的。乐敦也很有趣,我去了乐敦办公室才知道,第一次知道原来曼秀雷敦这个牌子都是乐敦当年出海请来的,Obagi一样,为了强化VC技术请来的VC大神,结果我们在乐敦的办公室里
问:
“请问Obagi日版在浓度和功效上,是如何和美版区别化研发的”
回答
“Obagi乐敦线在研发和市场推广上从没借鉴过美系,这是针对亚洲市场特定的单品,所以我们不知道区别”。
.
非常非常日本,新奇的技术都就像罗丹的思考者一样,请回来,然后摆着,不管不顾,依然做自己,研究着自己的老龄化对策,创作着自己的浮世绘。技术层面,有吸收,别的一切都没有。
.
所以我对“匠人精神”的见解是,因为文化传统的禁锢感+的确可支配人口越来越少,他们没有“产能提升,扩大规模”的需求,只有一亩三分地,好好耕种。对于个体是品质的坚持,是经济体的无奈。
.
所以在东京最老牌的三越百货,当你提出想要尝试眼影的简单需求后,会有专业的化妆师一对一服务,不但画整妆还会不断的腔调用法,鞠躬感谢。熟客生意,最怕犯错,即使研究已经非常到位,也依然害怕犯错。
.
Obagi一样,很难想象,最猛的美系猛药会有如此美好的肤感,因为他们害怕犯错,害怕的担责,害怕熟客的离开。
0
阅读:0
婷婷
肤感确实喜欢日本obagi,效果就真的是美国版更好
hopowing
最佳!c25不错
蔓儿
熟客生意,最怕出错,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