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将佛首归还给大陆,但有一个前提条件!”2014年,台湾的星云大师与大陆达成

事友看过 2024-12-05 17:09:35

“可以将佛首归还给大陆,但有一个前提条件!”2014年,台湾的星云大师与大陆达成了归还“千年佛首”的协议。在签署的瞬间,他为何会这么说呢? 信源:北齐佛首造像回归亲历者追忆星云大师:还是想谢谢他--中国新闻网--2023-02-06 星云大师,这个名字在两岸佛教界乃至整个华人世界都如雷贯耳。 他圆寂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刷屏,引发无数网友缅怀。 有人夸他成就非凡,但也有人对他持怀疑态度。 在这个时代洪流中,星云法师的一生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轨迹交织在一起,成为解读两岸佛教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键性人物。 在1927年的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中国大地上军阀割据,百姓生活困苦。 而在江苏扬州的一个不起眼的家庭,一个男婴降生,他有一个小名叫国深。 没有人能够预见,这个诞生于乱世的婴儿,未来将成长为一位尊尚的高僧,影响着无数心灵的方向。 出生在动乱的年代,流离失所成了日常。 小小的国深为了躲避战火,被送到了外祖父家。 这段童年时光,让他初识佛学,心生兴趣。 尚幼的国深在外祖母的引导下,早早就接触了佛教,庙宇的钟声、香炉的缕缕香气,或许就是在那时,给他心中播下了信仰的种子。 到了1937年,南京的惨烈屠杀给整个国家蒙上了一层恐惧的阴影。 当时只有十岁的小国深,背着薄被,与母亲相依为命,加入了流亡的长龙。 那悲惨的一页,至今仍历历在目。这段惨绝人寰的历程,让幼小的他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安宁的宝贵。 几年后,母子二人重返故土,尽管生活艰辛,但在栖霞山脚下的寺庙外,一个偶然的对话,彻底改变了国深的命运。 小伙子,你想要出家为僧吗?一个和尚看似随口的一问,得到了他肯定的答复。 这也许是天命的安排,也许是对于乱世生活的一种逃避,十二岁的国深落发出家,取法号悟彻,踏上了他与佛学深厚缘分的征途。星云大师留在台湾并非初衷所向。 1949年,他本是来此传扬佛法,然而因台湾当时政局动荡,他被迫滞留此地。 本来的遗憾与无奈,逐渐转化成了行动的力量。他不能返回故土,那就在这片土地上洒满佛法的光辉。 星云大师在台湾佛教界逐渐声名鹊起,他加入佛教会并在宜兰成立念佛会,这是他扎根台湾、开启新征程的标志性一步。 967年,高雄的佛光山寺落成,这座闻名全球的寺庙不仅是佛教徒的朝圣地,还是星云大师实践其"人间佛教"理念的舞台。 佛光山寺不仅弘扬佛法,还涉足教育和慈善事业,随后更名为东方佛教学院。 星云大师以其在台湾社会的慈善事业著称,智慧与慈悲并行。 他将寺庙所得用于社会福利,对弱势群体尤为关照,尤其在儿童教育方面卓有成就。 星云大师建立了诸多佛教基金会,开展了从慈幼院到佛教教育机构的多项事业。 他不仅是一位道德楷模,更以对平民福祉的真挚关怀而闻名。此外,星云大师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作品如《玉琳国师》和《十大弟子传》等,既弘扬佛教教义,也为其慈善工作筹集资金。 八十年代两岸关系解冻,星云大师得以踏上回大陆的旅程,由赵朴初先生亲自邀请。 这一行不仅是个人寻根,更是两岸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 返回大陆后,星云大师在多所佛教学院积极讲学,传播佛法,并有电视节目《星云说》在大陆播出,拓宽了大陆民众对佛教文化的了解。星云大师的慈心不仅止于言语与教学,亦化作实际行动。 在九十年代的水灾及汶川地震等灾难中,他毫不吝惜地伸出援手,彰显了佛教的慈悲为怀。 而最让星云大师名扬两岸的,莫过于2014年的北齐释迦牟尼佛首事件。 这尊在国际拍卖会上发现的珍贵文物,被台湾信众购得并赠予星云大师。大师意识到此事的重大文化价值,立刻着手寻找佛身,最终在河北的幽居寺得见。星云大师提出无偿归还佛首,并达成两个心愿:一是将佛身运至台湾佛光山合璧展出,二是在台湾进行九个月的联合展览。 这不仅是文物本身的回家,更象征着两岸心灵的相互靠拢。 星云大师曾形象地比喻,千年相拥的佛头与佛身之缘分妙不可言。他深信两岸同宗同源,终将如合璧的佛像一样紧密相依。 这起佛首归还事件,超越了文物保护的范畴,成为了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这尊千年古佛,不仅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辉煌历史,更承载了两岸人民共享的文化记忆。 它的回家无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代表的远超文物本身的价值。

0 阅读:1
事友看过

事友看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