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界大乌龙事件!2009年,重庆大学教授易志坚在研究物质力学的过程中,阴差阳错发现了沙漠土壤的奥秘,竟解决了一项世界难题,从此沙漠变绿洲成为了可能! 西北大漠,风沙肆虐,寸草不生。这片广袤的土地,承载着几代人的绿色梦想,也见证了无数治沙方案的尝试与失败。 2009年,重庆大学教授易志坚在给学生讲解物质力学时,偶然间联想到了沙子和土壤的特性差异。 他意识到,沙子之所以难以保水透气,是因为沙粒之间缺乏一种“万向约束关系”。如果能找到一种“粘合剂”,将沙粒像土壤颗粒一样连接起来,就能从根本上改变沙漠的性质。 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却在易志坚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在随后的七年里,他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辛的探索之路。 他们尝试了各种材料,进行了无数次实验,终于研制出了一种以植物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 这种粘合剂不仅能够将沙粒牢牢地粘合在一起,而且还能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 2016年,易志坚团队来到了内蒙古的乌兰布和沙漠,准备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付诸实践。 试验初期,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也有人担心这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然而,易志坚团队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声吓倒。他们顶住压力,坚持不懈地进行实验,悉心照料着每一棵幼苗。 奇迹最终发生了。在试验田里,高粱、狼尾草等数十种植物茁壮成长,产量甚至接近了普通土地。更令人惊喜的是,试验田里还出现了蚂蚁、蚯蚓、蜈蚣等昆虫,甚至还有青蛙! 这标志着“人造土壤”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生态系统,沙漠真的变成了绿洲! 易志坚团队的成功,为中国治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与传统的治沙方案相比,“粘合剂”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效果显著等优势。 它不需要耗费巨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也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只需要将粘合剂与沙子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就能将沙漠变成绿洲。 当然,“粘合剂”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如何将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大范围的沙漠地区,如何应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治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植被,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易志坚团队的“粘合剂”技术,不仅是一项科技创新,更是一种希望的象征。它象征着中国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也象征着人类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沙漠将会变成绿洲,中国的西北将会变成塞上江南,中国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信息来源:重庆日报
我国工程界大乌龙事件!2009年,重庆大学教授易志坚在研究物质力学的过程中,阴差
漫悠芸端的事儿
2024-12-04 15:41:5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