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老街 每每回故乡,便会经过镇上的那两条丁字的街道。又往往会感慨良久。 从记事起,到在那里求学的三年,再到如今,时光仿佛停滞在那里,老街在四十余年的岁月里,竟然没有什么变化。 依然是那低矮的临街红砖小屋,依然是那棵早已中空却依然生机勃勃的垂柳,连街上做生意的也大多是旧相识,只是越发的苍老和佝偻些罢了。 是呀!我已从当年的少年郎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者,比我更苍老的老街又如何能够不沧桑满目。 县府街的镇政府都生出了沧桑感,当年求学的高中早已改成了小学和初中,曾经,一个同学在这个故园做副校长,也曾想去当年的教室看看,操场转转,再看一眼操场下面的那个水潭(北方水潭很少见),但我怕又触及内心的感慨,终究也没有去。 当年我们尽情逃学而去看电影的剧院仍在,但也早已经改成了超市,那些年,我们在那里曾经一星期看了六场电影,不上自习去拾歌舞晚会的尾巴(最后20分钟,剧院门会打开),多么荒唐和没志气的岁冄!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大半生已过去了。审视自己,虽也能在老家讨生活,但半事无成。40年的岁月似乎仅带来了苍老,一如老衔,在向往中熟识,在熟识后离开,在重过时感慨。 老街其实像极了老朋友,半生漂泊后,再次聚首,除了情感依旧外,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禁让我想起了乡人巨擘,老街的先贤——诗圣杜甫。 杜甫历尽沧桑后,在湖南遇到了青年时就熟识的李龟年。老杜穷困潦倒,李龟年沿街卖唱。诗人感叹之余,写下了那首悲叹才华不遇的篇章。“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老街其实也有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杜甫故里扩建了20倍。有诗圣在,老衔定不会荒芜和毁去。 老街的繁华已渐隐,当年的学子也已老去。在以后的岁月里,或许只有那南来北往的异乡人,会审视老街,并让它再次喧闹起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路过老街 每每回故乡,便会经过镇上的那两条丁字的街道。又往往会感慨良久。
丁仪聊趣事社会
2024-11-30 19:38:0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