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接连上演三出好戏,让中欧关系蒙上一层阴影。短短8天内,欧盟不仅炒作"中国援俄"论调,还妄图强迫中企转让技术,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首先,欧盟打出"技术转让"牌。11月19日,欧盟放出消息,计划强迫中国企业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以换取欧盟补贴。这一举动与此前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如出一辙,显然是为了进一步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中欧双方刚达成"技术性共识"之际,欧盟却突然变卦。他们企图通过与个别中国车企单独谈判的方式,分化瓦解中方阵营。对此,中国商务部明确警告:这种行为将严重损害双方互信。中国车企的态度也很坚决,直接暂停了在欧洲的扩张计划。
其次,欧盟又玩起"援俄"炒作。近日,欧盟情报机构声称掌握"中俄合作生产军用无人机"的所谓新情报。准欧盟外交高官卡拉斯更是扬言要让中国为"支持俄罗斯"付出代价,甚至威胁对华制裁。
面对这些无端指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予以有力回击: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从未向冲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希望有关方面不要无端猜测、抹黑污蔑。
欧盟这三记重拳,表面上各打各的,实则暗藏玄机。一方面试图打压中国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企图在俄乌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然而,事实证明,无论是技术勒索还是政治施压,都无法撼动中国的立场。
当前世界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欧盟的种种刁难,中国展现出泱泱大国的战略定力。相信只要坚持对话协商,中欧关系终将回归正轨。毕竟,合作共赢才是双方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