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宁夏小伙在中蒙边境出差时用150元买下一块“人面石”,没想到4年后经

飞绿说历史 2024-11-20 22:08:05

1997年,宁夏小伙在中蒙边境出差时用150元买下一块“人面石”,没想到4年后经过鉴定,竟然有人用9600万收购...... 1997年,对于赵立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作为银川电视台的一名摄影师,他有幸因工作出差前往青岛,对于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的内陆人来说,青岛的海滨风光无疑是震撼的。   走在青岛的海边,赵立云被眼前的一切深深吸引:湛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以及海浪不断冲刷着的光滑鹅卵石,在普通游客眼中,路边那些小贩兜售的鹅卵石或许并不起眼,但在赵立云看来,它们有一种天然的纯粹美。   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海浪的冲刷,这些石头呈现出光滑的表面和柔和的曲线,仿佛是一件件大自然的艺术品。   忍不住心动的赵立云当即掏钱买了几块鹅卵石,回到家后,还特意把这些石头放在显眼的地方,时不时拿起来欣赏,这些石头虽然看似平凡,但却给了赵立云一种内心的安抚与满足感。   青岛之行仅仅是赵立云奇石收藏故事的开始,同年的赵立云再次迎来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机会——他被派往内蒙古阿拉善,拍摄一部关于火山喷发和岩石形成的科普纪录片。   阿拉善,以其荒凉的地貌和死火山闻名,这里的景色或许对许多人来说枯燥无味,但对赵立云来说,却是充满惊喜的宝地,尤其是那遍布荒野的形态各异的火山石,仿佛一座天然的奇石展览馆。   在阿拉善拍摄的过程中,他的一位同事在一次野外拍摄时,捡到了一块形似人脸的石头,这块石头轮廓分明,表面光滑,仿佛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赵立云见到这块石头的瞬间,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   他觉得,这绝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仿佛是时间和大自然共同雕刻的艺术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赵立云最终以150元的价格从同事手中买下了这块石头,并给它取名为“岁月”。   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因为石头的外形像是历经风霜的老人,更因为它让赵立云感受到了一种岁月流逝的沧桑与沉淀。   “岁月”这块石头,自从被赵立云带回家后,便成了他心中的宝贝,他的家人和朋友一开始并不理解,甚至有人觉得他花150元买块石头有些荒唐,但赵立云从未怀疑自己的选择,他坚信这块石头有着特殊的价值。   几年后,赵立云在朋友的建议下,决定带着“岁月”前往北京故宫博物院,找专家鉴定,那是2001年,赵立云满怀期待地见到了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杨伯达,并请专家们对这块奇石进行分析。   专家们仔细研究了“岁月”的形态和材质,最终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块石头其实是一块极为罕见的玛瑙石,而它那天然形成的人脸形状更是世间少见,更让人震惊的是,经过专家们的推测,这块石头的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亿年前,当时的一次火山喷发和地质变化造就了它今天的模样。   当故宫博物院的专家给出“岁月”9600万元的估价时,赵立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块他花150元买来的石头,竟然有如此高的价值!   “岁月”的估价公布后,赵立云和这块石头一时间成了收藏界的热门话题,许多收藏家纷纷上门,有人甚至愿意出高价购买这块石头,连一些国外的收藏家也表达了浓厚的兴趣,想将这块中国奇石收入囊中。   面对巨额的金钱诱惑,赵立云却始终没有动摇,他一再强调,自己收藏奇石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在他眼中,“岁月”不仅仅是一块石头,它是大自然赠予他的珍宝,承载了时间的痕迹和大自然的奥妙。   除了“岁月”之外,赵立云从未停止过对奇石的探索,在工作之余,他依旧会经常前往阿拉善和其他地方,寻找那些能引发他共鸣的奇石。   他也时常与其他“石友”们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藏心得和经验,对赵立云来说,收藏石头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他认为每一块石头都有它的故事,而作为收藏者的他,所做的就是发现并欣赏这些故事。   几十年来,赵立云始终坚守着对奇石的热爱,赵立云坚信石头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能卖多少钱,而在于它承载了时间、自然和人类的故事,在他的世界里,奇石不仅仅是一块冷冰冰的石头,而是一件有生命、有灵魂的艺术品。秋日生活打卡季 (信源:中国经济时报——“天价”石头是怎样炼成的)

0 阅读:2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