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是种树,而是填坑。
起初我想不到一个很好的观点来阐述这个话题,觉得爱是弥补失去的东西而已,直到我那天和朋友聊起我们的不同,才理解到,填坑不过是你用自己的爱,弥补他得不到的而演变成为的情感缺口。
我和朋友的原生家庭完全不一样,我属于纯粹的开放式放养的孩子,自由、独立,父母尊重我的想法,当然除了少有的为我的人生兜底外,我的所有事情的结果都需要自己来收场。
朋友和我不一样,古板、传统,“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是常有的口头禅,所以那天她和家里吵架,跑来我家楼下,问我能不能一起吃个饭。
我们边吃边聊,在老家的一个路边摊上:“你根本不懂那种,我每天已经很努力地在做,但并没有成为她想要的那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朋友说,我心里清楚。
我一直觉得,承认父母没那么爱自己是很痛苦的。因为中国式的孩子,听到的话都是“我为了你好”,但实际上,这个我为你好的出发点是“我”,我好你才会好,父母的惯性思维。这种思维下的孩子会认为,父母是爱自己的,所以无论夸赞、贬低、打压还是控制,都是正常的。
没有得到正向的情感反馈,导致这个情感缺口一直没有被填上。
我意识到,为什么说爱是填坑,我想尽办法把我所意识到的这一切,通过我的方式来填补你没有的空缺,我用爱弥补你失去的情感缺口。
所以我愿意陪朋友吃饭,听她说,在她需要的时候悄悄地播种、施肥、浇水。任何关系都一样,在任何亲密关系里,爱都是填坑。
填坑就好像,面对一棵满是蛀虫的树,我们用泥土拼命堵住曾经的伤口,好让一个人渐渐地完整。
然后才是,我要在你这片完整的肥沃的土地上去种树,开花结果,成为你。
我想起吴青峰在《从一片落叶开始》里写的那句:我身体开满了花!在我填完你失去的坑时,我希望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