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我国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时,一架伊尔-12飞机在无数科研人员的注视下冲入了蘑菇云里,包括郭洪礼在内的6名志愿者承担了一项生死攸关的任务。 在我国准备试爆原子弹时,苏联和美国已经研究出了氢弹,而我国的科研人员也瞄准了那个目标。 为了在原子弹的基础上研究出如氢弹等更高级的核武器,获取原子弹爆炸后的样本数据至关重要。然而采集样本却异常困难。 苏联和美国选择了地面采样,但地面的冲击波过强,采样不易,往往需要多次试验才能成功。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地面采样虽然相对安全,但多次试爆原子弹并非我国所能承担。要知道,美国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核试验才取样成功。 当时,我国用来制造原子弹的铀-235核心仅有两颗,这是我国10多万人在辛苦奋斗了十年后才获得的宝贵成果。因此,我们没有足够的材料来制造更多的原子弹进行多次试验。 原子弹试验只有一次机会,科研人员必须抓住这次机会成功采样。于是,空中采样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所谓空中采样,就是原子弹爆炸后,飞行员驾驶飞机冲入蘑菇云中,在核辐射的照射下获取主要的核物质样本。 这个过程极其凶险,且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飞行员们很有可能有去无回。 为了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国家开始在飞行员中征召志愿者,郭洪礼与其他5名飞行员毅然决然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总指挥张爱萍在见到6人时,严肃地告知了他们这次任务的危险性,包括飞机可能会因为核辐射而受到严重损坏,以及核辐射可能会危及他们的生命。 然而,郭洪礼等人早已做好了必死的决心,只为完成这次光荣的使命。 1964年9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郭洪礼等人驾驶着伊尔-12飞机早已等候待命。 根据科研人员的计算,原子弹爆炸后30分钟左右是进入蘑菇云的最佳时机。于是,在原子弹爆炸30分钟后,郭洪礼果断驾驶飞机朝蘑菇云飞去。 当飞机离蘑菇云越来越近时,6人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他们必须在飞机进入蘑菇云后完成采样任务。 黑云遮天,飞机外一片漆黑,郭洪礼全神贯注地操控着飞机,全速冲出蘑菇云。 仅仅是五秒的时间,对于飞机上的6名飞行员来说却仿佛在地狱里走了一回。当飞机艰难地冲出蘑菇云后,一个令人失望的消息传来:采样并没有成功。 然而,郭洪礼并没有放弃。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他反而更加镇定。他驾驶着飞机再次朝那恐怖的蘑菇云里冲去。幸运的是,这一次采样成功了!6名飞行员终于安全返回了基地。 然而,他们的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由于两次进入蘑菇云,6名飞行员都遭遇了核辐射。 尽管他们及时接受了治疗,但仍然出现了严重的脱发情况。仅仅3个月的时间,6个人的头发全部掉光。 幸运的是,6名飞行员都幸存了下来。他们因为这次英勇的行动获得了集体一等功的奖励,而郭洪礼还荣获了个人一等功的勋章。 在此,我们向共和国的功勋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964年,我国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时,一架伊尔-12飞机在无数科研人员的注
洋洋爱说史
2024-11-16 13:25:11
0
阅读:45
用户12xxx36
生壮昆仓,死比泰山!生死无畏,气壮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