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月不早出,长林踏青冥” ——苏轼海南时期的风景书写试析 加纳留美子,日本相模

叶生游 2024-11-14 18:41:55

“缺月不早出,长林踏青冥” ——苏轼海南时期的风景书写试析 加纳留美子,日本相模女子大学。KANO RUMIKO 第二届东坡文化国际论坛,分论坛三:东坡文学艺术研究 2024年11月9日下午14:30~17:30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人民大道58号,海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三楼和逊厅 主持人:王晓骊,评议人:曹辛华、周剑之 会议召集人:李刚(海南大学),分论坛总结人:王一楠(中国艺术研究院) 备注:每位代表发言7分钟,评议人评议7分钟。 现场传统笔记大致—— 苏轼当时的时代思考。 抽象思考。 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尼桑(近音,具体用字是迷桑或其他字词)。 苏轼所写的海南山水诗词。他在海南的写法,在黄州、惠州是不存在的。 “桄榔庵”,[guāng láng ān]。(苏东坡居儋的故居) 他写的海南典故。海南当时环境恶劣。他借诗歌想象理想新居。 他发现了海南之美。 “借月”明志。 “追月”,在海南诗句中的应用。 “皓月”,给苏轼写作带来帮助。 在海南的苏轼对月亮有各种描写。 他对海南风景的评价。 被贬谪到海南岛的苏轼面对严酷环境下的豁达。 —— 叶生在傍晚大会学术总结时,顺便找国际友人、日本美女现场签名,并请教她名字的日本发音。 KANO RUMIKO,英文音标大致kæ nəʊ rʊ miː kəʊ,中文拼音大致kei nou rou mi kou…… 加纳留美子(日本美女)现场感谢我的传统笔记。 —— 叶生看到明月后的感慨,古人所看到的月亮和我们所看到的月亮都是同一个月亮。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没有摄影、拍照、影像、动漫等,文人的活动就是写诗词。由此古人能够写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诗词歌赋,从而流传到了现在。我们现在人看到月亮,还能否理解诗词,与古人产生共鸣,理解苏轼所写《明月几时有》的含义,从而更加理解苏轼的其他作品,从而接受现在的东坡文化。 配图一:加纳留美子现场发言。 配图二:某记者对加纳留美子采访。 配图三:叶生现场所记的传统笔记以及加纳留美子的签名。 配图四:滨海大道、八灶街交叉路口(新港天桥旁),傍晚初升挂在路上的明月。 手机随拍,个人水印上都有地址位置及时间。

0 阅读:0
叶生游

叶生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