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魏源不负所托,于1842年初成功出版了《海国图志》的首刊,该著作共计50卷。次年,即1843年,其内容被扩充至一百卷。这本书在中国思想界引发了重要的启蒙效应,可遗憾的是,却未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甚至一度被禁。可没想到它在日本却备受推崇,被日本维新运动的领袖视为珍贵的“枕边宝典”,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溯至林则徐嘱托魏源撰写此书之时,林则徐正因被贬而失去了四品官职。幸运的是,他的好友魏源恰好在浙江,于是林则徐便前去向他倾诉自己的境遇。不过林则徐的话还未说完,因为黄河泛滥,河南开封等地遭受严重水灾。道光帝听闻林则徐治水有方,便命他在前往新疆之前,先去开封治水以赎罪。魏源提醒林则徐,这正是他的恩师王鼎所举荐的,意在发挥他的治水才能,或许能借此机会得到皇上的宽恕,避免被贬新疆。这一番话让林则徐豁然开朗,随后两人针对当时与未来的局势进行了彻夜长谈。 林则徐期望英国的坚船利炮能够唤醒国人,让他们从痛苦中汲取教训,奋发图强。而魏源则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百年未遇的浩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和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卧薪尝胆,定能实现华夏的复兴。这些观点与林则徐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林则徐将自己在广州两年间收集到的外国资料交给了魏源,委托他编纂《海国图志》。 经过这一夜的长谈后,林则徐赶赴开封与恩师王鼎一同治水。然而,治水成功后,道光皇帝还是听从了穆章阿等人的建议,认为鸦片战争之祸全由林则徐一人引起,自己已经对他仁至义尽,最终将他贬往新疆。而军机大臣王鼎则以死相荐,力保林则徐。 道光皇帝并未给予批准,随后,王鼎毅然决然地以生命为代价,上书弹劾大学士穆彰阿对国家造成的损害,并恳请道光帝重新启用林则徐。完成这份沉甸甸的奏折后,王鼎选择了自缢,以死明志。 林则徐在被贬至新疆后,并未消沉,而是积极投身于为民造福的事业中。他组织修缮水井,开凿灌溉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生产活动,推动了农业的复苏与繁荣。此外,他还遍访新疆各地,广泛搜集关于这片广袤土地的信息与资料。在自己病入膏肓之际,林则徐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托付给了左宗棠,正是这些资料,为后来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后,魏源不负所托,于1842年初成功出版了《海国图志》的首刊,该著作共计50
菲菲评历史啊
2024-11-14 16:37:1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