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美国老兵回忆:“朝鲜战争,当中国军队拔出刺刀,冲出来和你展开肉搏战

事友看过 2024-11-13 10:02:49

2011年,一美国老兵回忆:“朝鲜战争,当中国军队拔出刺刀,冲出来和你展开肉搏战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他们不是想打赢你,而是想和你同归于尽!”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决?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志愿军的战斗精神永不过时 零下四十度,滴水成冰。 你裹着薄棉衣,趴在雪地里,一动不敢动。 不是怕死,是怕被天上的“眼睛”发现。 你饿得前胸贴后背,冷得牙齿打颤,但你必须忍着。 因为你明白,你肩上的任务有多重。 你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你身后是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你一步都不能退。 这就是砥平里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之间的一场硬仗。 在朝鲜战争的关键时刻,1951年,美国退伍军人博尔登发现他们正身处韩国一处叫做砥平里的战略要地。这个地区因其易守难攻的特性,成为了战争的焦点。 当时,美军占据此地,并修建了坚如磐石的防御工事,配备了威力强大的武器装备。一副无惧挑战的姿态赫然展现。 起初,博尔登和他的战友们对胜利信心满满。毕竟,他们拥有先进的装备,而中国志愿部队则未曾想敌。 博尔登和他的同僚们经历了二战,与凶残的法西斯和日军交手过,他们是久经沙场的战士。 装备上的优越性和战斗经验使他们信心倍增,面对兵力众多的中国军队,他们也只视为待宰之羊,实际战况却出乎意料地逆转。 中国志愿军在严寒刺骨的冬夜里,身穿单薄的棉衣,冒着零下数十度的低温,毅然向美军阵地发起了冲锋。 他们仅装备了步枪、手榴弹和简陋的炸药包,但却勇敢无畏,视死如归。 博尔登亲眼目睹了志愿军毫不退缩的勇猛冲锋,他看到在美军猛烈的炮火下,一排排的志愿军士兵倒下,可后续的战士们却没有丝毫的退缩,继续冲锋陷阵。 他们咆哮着,奋力挥舞着手中的武器,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博尔登内心充满惊恐,这样的军队和战斗方式前所未见。 志愿军视死如归,更像是赴死的使命而非简单的战斗。这种精神让博尔登既害怕又敬畏。 他回忆起一个震撼他的场景:一名双目失明、腿部残疾的志愿军战士,坚持要同伴背负着自己,继续向敌阵发起冲锋。 这种画面在博尔登心中刻下深刻印记,成为他终生难忘的梦魇。因此,他告诫人们,不要向中国士兵射击,因为这只会激怒他们,令他们更加勇猛无畏。 在烽火硝烟的岁月里,他们身披戎装,视死如归,团结着力量与勇气的决心,守护着身后的家园和百姓。他们的顽强与坚韧书写了传奇,让敌人闻风丧胆。 博尔登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那是对残酷现实的预见。在砥平里那血火交融的战场上,联合国军尽管倚仗着压倒性的火力压制,获得了短暂的胜利,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他们领教了志愿军将士的不屈与韧性,见识了那无所畏惧的英勇。这场惨烈的战斗让世人瞥见,武力的悬殊并不能成为决定胜败的唯一因素。 战争的走向,更多取决于人心与意志的较量。 志愿军将士,正是倚靠那股不可动摇的精神之力,与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抗衡,赢得了尊重。 志愿军的精神源泉从何而来?他们满怀对家国之爱,对和平的渴望。对于自己的使命与意义,他们心知肚明。他们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深知退缩一步,便是让中华民族再次沦入屈辱与苦海。他们无路可退,只能背水一战。 砥平里之战,展示了朝鲜战争的冷酷无情,以及志愿军那坚不可摧的战斗意志。这场战役,让全球瞩目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也让全球瞩目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如今,战火已停,和平当珍惜。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把志愿军的精神传承下去,继续前行。砥平里之战,不仅是一段战事,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它让我们懂得,何为勇敢,何为强大。它亦让我们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值得我们竭力去维系。 博尔登的忠言,是对志愿军将士的尊崇,更是对战争冷酷的反思。 它让我们看到战争有多可怕,也更珍惜和平。 这让我们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也更应该去守护它。

0 阅读:168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06

用户17xxx06

3
2024-11-18 19:51

编个屁

事友看过

事友看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