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差就来中国留学,免费住还有津贴,900多所大学任选!”当这样的标语出自一家对外招生中介机构,实在是令人震惊和愤怒。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近年来屡见不鲜的留学“保录取”乱象。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留学机构打着“保录取”的旗号,承诺只要给钱就能进入世界名校。有的甚至声称可以为学生“注册”一个美国高校本科学历,专业不限、成绩不限,还能免考语言。这些机构的操作手法五花八门,有的与海外私立院校合作交易,为申请人开具“真实的假材料”;有的则干脆自己伪造院校学历。 “给钱就能上名校”的背后,是对教育公平的严重破坏。 更令人担忧的是,“保录取”的黑手已经伸向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机构声称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加拿大OSSD课程,拿到境外高校录取通知书后再转入国内合作办学高校。这种做法不仅钻了政策的空子,更是对诚实守信学生的极大不公。 “走捷径”的诱惑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购买“保录取”服务的学生,即便成功入学,也将面临随时被开除的风险。一旦被发现材料造假,不仅会失去宝贵的求学机会,还可能影响未来的发展。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更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本科学历是假冒包装的。”这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 面对“保录取”乱象,监管部门似乎还处于模糊地带。教育部门表示无权监管留学机构申请材料是否造假,而市场监管部门则称这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这种监管真空,无疑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诚信,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径。 好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和行业组织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加强对申请材料的审查,行业组织也在积极建立黑名单制度。但要彻底根治“保录取”乱象,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长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要被“低分上名校”的谎言蒙蔽。正如一位专家所言:“如果孩子耳濡目染的都是急功近利,便很难自觉绷紧诚信这根弦。” 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该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留学中介的监管。同时,也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让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高校则应该完善招生制度,提高申请材料的审核标准,堵住“保录取”的漏洞。同时,也要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和生活关怀,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而非简单的数字游戏。 在追求教育国际化的同时,我们更要守护教育的公平与尊严。让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这才是一个教育大国应有的格局和远见。 面对“成绩差就来中国留学”的招生标语,我们不应该愤怒,而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否真的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我们是否真的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努力?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 教育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踏实努力,方能成就未来。
“成绩差就来中国留学,免费住还有津贴,900多所大学任选!”当这样的标语出自一家
奇谈社会
2024-10-31 21:46:08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