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海兽葡萄镜说起:古玩收藏,往往在细微处! 阿兴还在折腾。没量,短线大概搞不成事。近期三季报业绩下降、社保出逃、知识产权管司,让很多投资者成了惊弓之鸟,资金出逃较多,走势疲弱。估计新一期股东户数出来,又是大降。长线的,爱咋咋地。别看那些垃圾股最近涨得慌,小心今后拉清单。投资,还是安全第一。投资是长跑,出水才知两腿泥。 还是谈收藏吧,现在只有这个放得出来了。去年曾经发过好几面铜镜,其中有些是非常不错的。但有一面铜镜,一个其貌不扬的海兽葡萄镜,估计没多少人,但今天,就谈这个。 谈这个的原因,是今天早上正好在中央三台的“国家宝藏”栏目里看到一面吉林博物馆的“辽契丹文八角铜镜”,难得的一面契丹文字镜子,关键是上面有金国人的“认证”刻款,证明其从辽国被转到金人手里,于是被誉为民族融合的象征 成了吉林省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央视今天的节目,还给它编出了前世与今生故事,很是热闹。 今天要说的自己收藏的这面海兽葡萄镜,也是因为其上有类似的刻款。单说镜子本身,虽说是大名鼎鼎的海兽葡萄镜,但其实这么镜子个头不大、纹饰不佳,一般得很。很多人都断定,这个不是头模镜,甚至根本就不是唐镜,而是宋代仿制的镜子。我也认同这个。但我之所以收藏这个镜子,就是因为镜子上有明确的刻款,证明这面这面镜子曾经被金国官方认真准许流通,被金人使用过。 故事要回到2025年,地点在成都送仙桥的那个国营文物商店。文人当时闲逛,逛到了店里。看到这个镜子,标价只有600多。就让营业的老先生拿出来,上手仔细端详了一阵。后面,二话没说,直接付钱拿下。付完钱、拿到收据后,文人指着镜缘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的几个刻字,再把镜子再递会老先生:“请教老先生,劳烦您再看看,这几个是什么字?”老先生戴上老花镜,努力识别,最后一字一字读出,上面的文字是“并州验镜官盖”。读完后,老先生脸色大变,与我商量:“我们怎么没有发现边上的文字呢?你看,能不能加点钱,把这个镜子卖回给我们”?文人好不容易买到这个铜镜哦,我当然不答应。 并州,就是今天的山西一带,金国人统治期间,称为并州。其他文字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这是一枚被并州一位姓盖的验镜官认证过的铜镜,准予流通。 历史上,铜乃战略物质,民间一般不能随便私用。尤其宋辽金时期。镜史中明确记在,金人征服宋人、辽人的土地后,铜器一律充公。其中,经审定准予流通的铜镜,上面都要加刻官方的认真文字,然后赐予有功之人,方才准予流通使用。 与吉林博物馆的那面辽镜一样,这枚海兽葡萄镜,也同样有金人的官方认证。由此认证刻字的铜镜,虽然不能说找不到,但总体存世量,确实也不多,所以,值得收藏。
从一个海兽葡萄镜说起:古玩收藏,往往在细微处! 阿兴还在折腾。没量,短线大概搞
御风而行
2024-10-31 11:18:38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