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副总统辩论比前段时间的总统辩论好看多了,中国不可避免的又成为了 话题。其实从辩论中也更加看出,目前美国的日子也不好过,制造业回流才能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
万斯在这里提到了一个关于外国工人薪酬䣌问题,其实根据我自己几年前产品成本结构的调查,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生产线普通工人(就是供应商生产线)的折算薪水,东部地区基本上时薪大概平均哎25-28元左右,也就是4美元左右,中部地区三四线城市则普遍在17-20之间,也就是不到3美元,所以一般来说需要靠加班工人才能挣到足够的钱。标准的生产线很早以前由于价格战内卷,就从三班改成了两班制。也就是一个班次大概工作11.5小时,然后有0.5小时用来换班切换和设备检查等。产业工人实际每天要工作13个小时,因为包括了上下班的准备和交接,以及吃饭的时间。而加上通勤和更提前的准备,则实际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往往要达到15小时,基本上没有什么个人消费的时间。
非常低廉的基本工资,基本靠大量的加班工资才能满足工人家庭的需求,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连这样的工作机会都很少,对于底层工人来说。
在越南和印度的工厂,时薪甚至可以低至1美元,甚至95美分。
这个的解套还是需要智能化与法规的健全化。
一方面,要通过大规模智能制造来解决价格和人工成本高度捆绑的现状。比如说汽车发动机的连杆,十几年前的生产线一个班次需要16个员工,这就导致了生产成本中的40%以上是人工成本。现在能被通用审批的供应商,一条生产线一个班次只需要3个人,其中1个还是巡视质量。第一轮设备投资折算完后,由于人力成本比例下降,学习培训成本可以集中,生产效率提升及内废和外废的降低,第三年后,自动化产线的产品价格就可以做到低于半自动和手动线的成本。
另一方面,就是对工人权益的保护,用好现有的工人。
#我与汽车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