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娃娃》槽点满满!70 岁奶奶打篮球跑酷,孩子“任性”自由,这是喜剧还是闹剧? “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这句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名言,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电影与现实之间微妙而又紧密的联系。 然而,当我们审视电影《抓娃娃》时,却不禁要问:这部影片究竟是贴近了现实,还是在荒诞不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影片伊始,马继业出生时奶奶已年逾半百,高考时奶奶按常理应近古稀之年。可片中竟出现 70 岁的奶奶打篮球这一情节,实难令人信服。 诚如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古稀老人连正常的行动都可能稍显迟缓,更遑论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 即便如个别特例,国外有 90 多岁跳伞之人,但那终究是凤毛麟角,不足以成为普遍现象。此情节的设置,不仅违背了生活常识,更让影片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再者,马继业小时候被蒙骗尚说得过去,但随着年龄增长却仍未察觉异常,这无疑是影片逻辑上的一大漏洞。 《论语》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理应不断反思、觉醒,而马继业的“后知后觉”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使得整个故事的发展显得生硬牵强。 还有奶奶的身份设定,身为老师,在其家中生活 18 年,若平均年薪 10 万,这看似不错的收入,却在影片中未得到合理的展现与运用,反而成为了一个空洞的标签。 这不禁让人想起电影《寄生虫》中对贫富差距的深刻刻画,相比之下,《抓娃娃》在这一方面的处理显得粗糙且肤浅。 影片的结局更是令人困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部以悲剧收尾的喜剧,然而最终却再次反转,以喜剧收场。但这样的喜剧结局真的能让人会心一笑吗? 马继业“快乐的”做回自己,在跑步比赛中肆无忌惮地捡瓶子,这看似是对孩子自由的尊重,实则是对之前所倡导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努力学习等价值观的全盘否定。这就如同在建造一座精美的大厦,却在即将竣工时将其亲手推倒。 从孩子教育的层面来看,影片开头所展现的种种品质无疑是积极向上的,然而到了结尾却画风突变。 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抓娃娃》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价值的传承与升华,而是混乱与颠覆。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当给观众带来思考与启示,而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拼凑。正如黑泽明所说:“好的电影能够让观众看到角色的灵魂。” 但在《抓娃娃》中,我们看到的只是角色们在荒诞情节中的无序游走,灵魂的深度与内涵却无处可寻。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的这句名言在此刻显得尤为贴切。 电影创作的道路本就充满挑战,若只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独特与创新而忽略了基本的逻辑与价值,那么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只能是一场闹剧。 结语:这部《抓娃娃》虽有诸多槽点,但其背后反映的现实问题值得深思。孩子的成长与自由、长辈的教育方式,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的夸张情节。 电影或许想打破常规,却在呈现上略显失控。然而,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讨论的空间。希望观众能从中汲取教训,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真正有深度、有温度的佳作。欢迎广大网友留言,分享你们的独特见解!
《抓娃娃》槽点满满!70岁奶奶打篮球跑酷,孩子“任性”自由,这是喜剧还是闹剧?
华商有精英
2024-10-06 21:11: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