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骑兵营营长正行军,忽发现几个战士走的太慢,便去催促,不料那人却说着生硬的中国话,他们竟是日军!营长往远处一看,黄压压的日军就在前面。 1937年10月的一天,120师师长贺龙叫来了杨秀山,问他想不想当骑兵。杨秀山憨厚的挠挠头说道:“做梦都想,杀敌来劲。” 就这样早在红军时期,就是时期干部的杨秀山,就成为了120师骑兵营的政委。很快,他就带着120师给的5000块经费和一部电台出发,开始在雁北一带发展部队。 骑兵营对外虽然说是一个营,但实际上成立的时候,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前后不过120人。由于经费的短缺,杨秀山甚至连自己的马都没有,经常和营长换着骑一匹马。 地方的一个干部看不下去:“骑兵营的干部走路,这怎么行。”说完,便去马厩中,把自己家中唯一一匹马牵了出来,送给杨秀山。 在雁北发展了几个月,杨秀山把骑兵营整整扩充了一遍,兵力由120人,扩充到了400人。这支骑兵营,在当时犹如快速机动部队一般,在杨秀上的带领下,骑兵营频繁袭扰平绥铁路以及周围据点的敌人。 骑兵营的存在,让日军在此的活动成为了噩梦。到了1938年年底,损失惨重的日军决定对骑兵营来一次大围歼。这次日军出动了整整一个师团的兵力。 提前得到日军将要进攻的情报的杨秀山,当即决定一定要趁着日军的包围圈还没有形成,提前突围。但是往那个方向突围,骑兵营上下的看法却不一致。 杨秀山觉得应该向西,往杀虎口方向走,因为那里有几条沟,这些沟不深,并且很宽,又平整,战马能在里面自如行走。走杀虎口既可以进行快速行军转移,也可以在遭到日军追击的时候,利用地形和日军周旋。 但是营长却觉得应该往南走,到长城以南,这样既可以完全摆脱日军的追击,还可以在那里寻找兄弟部队,多一分安全。 可杨秀山认为,向南走这条路线,太传统,日军势必也会想到,如果日军在长城边上设下埋伏,装备和人数都属于弱势的骑兵营,可能会面临进退两难,甚至是全军覆没的危险。 营长听完杨秀山的分析后,也觉得杨秀山的方案更加安全,于是骑兵营连夜向西突围。杨秀山安排熟悉当地地形的4连走在最前面,作为先锋负责开路,同时侦察敌情。 让人没想到的是,走了一天之后,在前面的4连因为迷路,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这样一来,走在中间的营部,就成了骑兵营的前卫部队。 但是杨秀山和营长对此一无所知,因为骑兵不比步兵,不可能做到队队紧随,骑兵速度快,加上此时已经是黄昏,能见度比较低,众人对4连的消息并不感意外,以为加快速度就能追上4连。 当杨秀山带着营部走到凉城南边时,杨秀山见还没看到4连的影子,心中有些不安,便带着向导加快往前走,想要找到4连。 走了一阵子,还是没有找到4连,此时杨秀山已经和营部的战士们,拉开了几百米的距离,杨秀山便和向导停下来,准备等营部上来。 正等着,杨秀山忽然听到前面有人声,杨秀山以为是4连的战士,赶忙跑了上去,一边跑还一边大喊:“你们连长呢,把他叫来,前方有没有情况?” 说完,对方就回话了,这一回话,可把杨秀山惊出了一身冷汗,对方竟然用生硬的中国话说道:“你的,是不是蒙古军?” 听完,杨秀山心中一惊,坏了!这是遇到日军了。他借着月光一看,果然是三个日军,当头还有一个负责带路的老乡。 杨秀山穿的是黄衣服,和伪军的衣服很像,此时杨秀山已经跑到了日军跟前,想要拔枪是来不及了,他眼疾手快,很镇定又随意的把帽子取了下来,自然的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再戴上的时候,杨秀山有意把帽子反戴,不让他们看见上面的帽徽。 一边做着这一切,杨秀山一边回答:“是的,我就是蒙古军的侦察员。”几个日军的注意力全在杨秀山身上,看他反戴帽子,觉得好笑,三人竟哈哈大笑起来。 趁着敌人放松,杨秀山假意要站不稳要摔倒,抱住了最近的一个日军,借着又将其往旁边的深沟推去。接着杨秀山假装自己闯祸了,又关心的冲着另外两人喊道:“哎呀,这可怎么办!” 日军虽然不懂杨秀山在说什么,但是看他很焦急,也知道他是无意的,就一起往深沟下走。就在这时,杨秀山飞身一踢,将其中一个日军踢了下去,又迅速的拔出腰间的刺刀,将另外一名日军捅倒。 趁深沟里的两名日军还没来得及反应,杨秀山当即跑向战马,翻身上马,快速的往回奔。同行的想到也早有准备,跟着骑马而去。 沟里的两名日军当即大声呼救,把正在附近休息的日军大部队给喊了过来,就在日军大部队在深沟营救的时候,杨秀山趁机带着营部从旁边疾驰而过。 等日军明白过来之后,看着和自己擦身而过的骑兵营,又气又急,当即架起机枪和大炮一顿打。此时骑兵营早已在杨秀山的带领下冲到了日军的射程之外。 这次遭遇战,杨秀山沉着镇定,带着骑兵营全身而退,成功突出重围。美中不足的就是,装经费的那匹马在突围中走丢了,负责的战士懊悔不已,乐观的杨秀山却安慰道:“就当是我们给日军的买路钱,用它买大家的命,你觉得划算不。”
抗战中,八路军骑兵营营长正行军,忽发现几个战士走的太慢,便去催促,不料那人却说着
昊昊评历史
2024-10-05 09:26:21
2
阅读: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