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 10 岁的小男孩,存在反复清嗓子、眨眼、鼓肚子、咧嘴的现象已有 1 年之久。 刚开始的时候,家长觉得这只是孩子的不良习惯,比如故意清嗓子之类的,并未予以重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剧,对孩子正常的上课造成了影响,其生活与学习均受到了干扰。 除了抽动的这些症状外,我着重询问了孩子日常生活的情况: 了解到孩子睡觉不踏实、挑食、大便干结(2 到 3 天排便一次)、小便发黄,并且在饮食方面平时比较偏爱肉食。 因为抽动的表现,孩子在学校里遭到了一些异样的目光,心情变得郁郁寡欢。查看其舌质发红,舌苔泛黄。 诊断:属于肺脾郁热、风痰上扰的病症。 初诊方剂 方剂组成:钩藤、石菖蒲、黄芩、生地黄、赤芍、山萸肉、浙贝母、土茯苓。 二诊调整 调整依据:二诊时清嗓子症状减轻,大便每日一次,但咽喉有点红。这表明脾胃之热基本清除,但肺经风热仍然存在。 调整方向:适当增加一些疏散肺经风热的药物,如薄荷、蝉蜕等。薄荷轻清疏散,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蝉蜕能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对于咽喉红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减少一些着重清脾胃之热药物的用量,如黄芩等,以避免过度清热而损伤正气。 三诊巩固 调方后治疗方案:调方后隔一日一剂,服用 2 个月后停药。 巩固治疗的意义:经过前两次的治疗,患儿的症状已经基本稳定,发作次数减少。但抽动症容易反复,通过延长服药时间,可以进一步巩固疗效,使体内的脏腑功能、气血津液等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孩子的症状基本稳定下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调整药方后隔一天服用一剂,服用 2 个月后停药,经过半年的随访没有复发。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由于孩子从小饮食不均衡,爱吃肉食,而小孩的脾脏功能往往较弱,难以消化这些食物,从而导致积食内热,脾胃受损。 脾胃虚弱就会生痰,痰火在体内阻碍,影响气机运行,致使升降失调,在肺脾内郁积进而引动风痰上扰,出现抽动症状。 发病后没有及时进行控制,孩子情绪抑郁使得内热生痰的情况加重。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化痰清热,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转。
有个10岁的小男孩,存在反复清嗓子、眨眼、鼓肚子、咧嘴的现象已有1年之久
儿科叶冬兰
2024-09-27 18:32:34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