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辈子没有得过大病,也没有人在他身上动过刀,更别说在眼睛上动手术。如今白内障导致毛主席视力几乎消失,不得不开个刀了。 为了解决毛主席读书困难的现状,中央办公厅决定给毛主席要找“代读”,但是有要求,首先就是政治可靠,再一就是要学识渊博。 张耀祠把这件事交给北京市委书记谢静宜,谢静宜认为,可以从北京大学找个老师,最后找来了刚从人民大学调到北大的中文系教授芦荻女士。 芦荻祖籍长沙,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师,1957年入党,1963年还合编过《历代文选》,可以说才华横溢。 谢静宜认为芦荻端庄斯文,一身书生气,而且说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便让芦荻去中央办公厅报到,此后,芦荻便成为了毛主席手术前后的第一个陪读老师。 毛主席博览群书,古文底子十分深厚,面对他这个一生中第一个“伴读老师”,他诙谐地称芦荻为“侍读学士”,并且,听到芦荻这个名字,毛主席随口而出:你的名字是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中来的把,有一句,故垒萧萧芦荻秋。芦荻笑着说,正是。 芦荻向毛主席介绍自己的父亲是私塾先生,在她两岁时便去世了,母亲知书达理,小时候常给她讲古典文学名著的故事。毛主席提到刚才涉及了《西塞山怀古》,便从刘禹锡说起。 他认为刘禹锡在唐朝诗人中作品虽不是最多最好的,却是最有深度的,其主张“八音与政通”“文章与时高下”,诗歌多针砭时弊、指斥时政,很有现实性,如“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等诗句都写得很好。 能在毛主席身边,芦荻深感幸福,还能进行古典文学对话。 毛主席的老态让芦荻意外,但其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惊人的记忆力又让芦荻自愧不如。他们从刘禹锡谈到三国的阮籍,又从阮籍谈到北周文学家庾信,再从庾信谈到“江郎才尽”的江淹,涉及先秦后汉、春秋战国,涵盖诗、词、歌、赋,旁征博引,低吟浅唱,气氛其乐融融。 可能是许久未遇这样的谈论高手,毛主席显得异常兴奋。由于许多学问超出了张玉凤的翻译能力,好在芦荻一点就通,为毛主席省去不少麻烦。这场对话从夜晚10时18分持续到次日凌晨1时,因毛主席兴致勃勃不肯中断,又延长了2个小时。 有了芦荻这位“侍读学士”,毛主席的精神生活重新充实,等待手术的时光也不再寂寞。术前消炎很快结束,手术于7月29日在卧室与客厅之间用布幔隔成的小厅内进行,且非常成功。 视力刚恢复不敢过分劳累的毛主席还需要芦荻继续“侍读”。8月14日,他们又开启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话题,从李白谈到柳宗元,接着又谈起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因为1974年《北京日报》的一位负责人曾约芦荻写一篇评论《水浒传》的文章,所以毛主席对此很有兴趣,与她讨论了很久。 在毛主席晚年,其实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很多,芦荻就是其中一位,据很多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毛主席曾给他们写过一些语录或者签名,送给他们。 比如医生唐由之,毛主席曾给他写过一首诗,虽然晚年毛主席的字迹不清,但依然富有毅力,成为了他们一生宝贵的手迹。 芦荻女士也有一份毛主席写给她的手迹,据报道,芦荻女士,在1975年当毛主席的陪读老师时,毛主席在病重期间写的几句话,送给她,在毛主席逝世几十年后,这份手迹出现在伦敦拍卖行,一个中国的藏友花612万元,把这份毛主席亲笔手迹买到手。 毛主席于1976年逝世,这些工作人员一直怀念着,毛主席晚年的话一直深深印在她们的脑海。
毛主席一辈子没有得过大病,也没有人在他身上动过刀,更别说在眼睛上动手术。如今白内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9-27 12:03:27
0
阅读:85
陈练虎
致敬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