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认知!用经济学的思维看世界的真相
航集说文学
2024-09-25 15:23:23
🔥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如今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无论身处何处,都离不开经济学的应用。
-
🔥然而经济学的定律是一成不变的吗?那些曾经被封为真理的定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是否还会成立呢?
-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通向繁荣之路》,我愿称之为重塑认知和打开格局的好书,书中以问题为导向,带领我们回顾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分析、梳理经济学家们争论的话题,繁荣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真理往往隐藏在激烈的争论之中。
-
1️⃣企业为什么存在?
📍亚当斯密从分工角度阐明企业是为了取得分工受益而存在
📍奈特确认为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建立起某种组织关联l时,企业便出现了
📍而作者王东京教授的观点是,组建企业是人们为了取得根本无法用市场实现的收益“规模经济收益”
✔️你认为是哪一个呢?
-
2️⃣收入分配为何争论不休?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观点是即使社会总财富不断增加,只要实行收入均等化也能增进社会福 利的“收入均等化”主张;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则提出若不减少一个人的福 利就无以增加另一个人的福 利,分配若达到这样的状态为蕞优分 配。
📍王教授的观点总结起来便是分配公平的标准由政 府 负责,补贴穷人要立足于“造血”,扶持他们将蛋糕做大。
-
3️⃣机器会增加失业吗?
📍当一台珍妮纺纱机掀起第yi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时候,机器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都会有这种疑问机器会导致失业吗?美国大萧条时期这种论调不绝于耳,总统罗斯福曾说“机器只有在不使人们失业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
📍1760年棉纺机问世在推广时遭到强烈抵制,甚至险些酿成惨案,但是百年后英国学者菲尔金研究报告说,使用棉纺机第27年,该行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了44倍,从长远看使用“机器导致失业”并不成立。
-
📍王教授的观点则是“高 效 率机器”替代部分人工,但是研发、制造、维护“机器”,会产生更多就业机会,产能及时升级才是长久之计。
-
🔥在这些经济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维度和视角去思考问题,经济学也从理论开始具象化的深入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
❤我是胡同喵😸,欢迎来到我的📍胡同喵书屋,2024我们一起好好读书📖,慢慢相遇❤
0
阅读:0
伯牙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