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境转而意一气,转而不折,自然的过渡,就叫合适的跳跃。 如“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09-10 19:19:54

虽境转而意一气,转而不折,自然的过渡,就叫合适的跳跃。 如“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从宫花寂寞,跃进到白头宫女,又跃到闲坐说起当年开元盛世的唐玄宗,这种景不一,但意统一,虽跃进,但不突兀,很自然又贴切,转境但不折意,就叫合适的跳跃。 如果这种跳跃,有一分勉强,拼凑,就有一分修养不到,有一分折裂,人性就有一分激躁。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也是跳跃,但是对称相谐调合和,在这阴阳对称当中,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意思,不可拆分,这是合适的跳跃。 但是,现在许多所谓诗人,只追求渲泄表现,把修养底蕴都给丢了,他还会知道什么叫合适跳跃么?大多都心性未沉淀,便争奇而斗艳,德器不修补,神魂先发耗,跳跃起来怎么激烈刚折怎么写,于人,于己,于世,半点好处都没有,还怨天尤人,不遇知己明主赏识,性格愈发促狭,诗风越发虚浮幻艳,牵神而去。一个个不自杀就夭折,或穷途凄遑,或奇祸横生。 但是,从来没从自身所研习文学检讨深查,最可恨的是自己身死,尚遗惑民风趋浮艳,今天许多人无才识,浮艳都写不出来,于是拿了丑奇充通俗了。更是令人感慨。 宋词为什么开始叫艳科,不仅是因为兴于教坊,更是因为情发不收而难制。所以宋词之初多委婉含蓄以约性,婉约派居多。兀自如此,文学大家们发现这问题,只是有时闲写调节情绪,并不深耕致力于此,唐朝科考考排律诗,但宋朝乃至后世,没一个朝代科考考宋词的。 因为这里头有个修养的问题,有个致情绪致性格渲泄易不易制的问题。 所以晏殊后来发现这个问题,再不填词,而且对自己年轻时填的词句一概不承认,还严禁儿子晏几道填词,但晏几道没发现这问题,瞒着老爹填词无数,本来老爹为相,自己却混得极惨。 为什么,诗束尾气,词放余情。放情失控就容易泄性,损精气耗神魂而伤命。 所以,李清照填词,极尽婉约,但李清照写诗,豪迈雄健之极。因为她懂。 苏轼想改宋词艳科之名,诗法填词,豪放来豪放去,末句段不得不缓归沉穆,还能不束一束性气,所以看看宋豪放词,只是开篇中程豪放,到末了,都缓一缓。大江东去,浪滔尽,多豪放,到末了就多情应笑我,一樽还酹江月了。年少侠气,结交五都雄,多豪放,到末了就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多豪,最后就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了。乾坤能大,算蛟龙,原不是池中物多豪,最后就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不这样就难以谐调词气音韵与情绪的发挥统一。难以约性修养。 兀自如此,李清照还经常讽刺苏轼词,许多失律不谐调的地方,一般文人敢去讽刺苏轼词么,但李清照的指误,古大文学家没一人站出来反驳,因为词为诗之余气,渲情灵动的性质,体式韵律的谐调,决定了词只能这样填,不然很容易失律或失修。 大伙都知道李清照说的没错,但是,填词文人都又想去掉宋词浮艳之名,只能这样诗法誓志入词,算蛟龙,原不是池中物。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老夫聊发少年狂,等豪放句,好象要誓词冲锋一样,其实已失去文学束气制性之道,所以最后必须有暮归缓放之气。但词牌的律调是固定的,难免就出现一些不那么谐调的字音与律应,大伙都知道,就没人去反驳李清照。也反驳不了。

0 阅读:1
默玄吟雷爱文学

默玄吟雷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