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最大的一次叛乱行动,226兵变(完结)
范弗里特的饭量
2024-09-09 13:00:27
尽管高级将领里只有真崎一人遭控与起事部队勾结
,皇道派仍因该事件而受到极大的损害,从此便一蹶不振。在寺内的主导下,“革新幕僚”们(尤其是石原和武藤最为活跃)开始在军队中进行肃清。陆军共12名大将中有9人于4月底退出现役,包括皇道派领袖荒木、真崎、川岛和本庄。另外其他对皇道派和政变行动抱持同情态度的也同样剥夺其现役身份,或调到离首都偏远、无法发挥政治影响力的地区任职,如山下、香椎、小藤、堀、桥本虎之助和柳川平助等。其他的军官,即便不是皇道派者的权力也受到限制,以消除皇道派在军中的剩余影响力,几乎每一位曾对起事部队表达支持的高级将领都受到影响。
二二六事件为日本在1930年代的法西斯主义发展的重要事件,推动了日本法西斯主义,也使日本逐渐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后政治学家丸山真男认为二二六事件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主义运动第二阶段成熟期结束(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6年二二六事件),展开了第三阶段的法西斯运动完成时期,日本军方以支持由上至下的法西斯主义,创造了由官僚、垄断资本家及政党的统治联盟,执行了和欧洲法西斯政权类似的政治主张,如对外扩张
、赞颂扩军、反个人自由主义、反国会政治。同时
,又具有日本本土的法西斯特征:“家-国”、重农主义及从西方殖民主义手中解放亚洲人民的政治修辞。
日本政府禁止受刑者父母、遗孀、子女以各种形式纪念处死的起事部队成员,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后,禁令才取消。家属们成立了“佛心会”,并在东京两处建立据点纪念二二六事件中的军官们。
1952年,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eneral Headquar
ters,GHQ)的军事占领结束,佛心会成员于东京麻布十番贤崇寺内立了“二十二士之墓”,安置了处决者的骨灰,这二十二人指伏法的19名起事部队军官、自杀的河野与野中以及相泽(因“相泽事件”而处以枪决)。
1938年,高桥是清纪念事业会将他生前的寓所捐赠给东京市政府,其后住所原址被改建成高桥是清翁纪念公园,于1941年启用。而主体建筑则被移至多磨灵园并改造成休息所“仁翁阁”,之后再移送至江户东京建筑园,并于1993年开园当天重新开放。
1965年,佛心会于当年涩谷刑场原址设置了一尊观世音菩萨雕像,纪念起事部队军官和由其杀害的受害者们。(完结)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