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曾国藩去世,谥号“文正”。左宗棠说:“他曾国藩谥号‘文正’,那我将来

静静的聊 2024-09-07 11:05:37

1872年,曾国藩去世,谥号“文正”。左宗棠说:“他曾国藩谥号‘文正’,那我将来的谥号难道是‘武邪’?”此话一出,很多人都认为左宗棠很没素质。但是四年后,他抬棺出征新疆,却实实在在刷新了人们对他的认知。左宗棠桀骜狂放,目空一切,喜欢不分场合,也不顾别人感受地胡说八道,无形中容易得罪人,并非没素质之人。之所以有人对他愤愤不满,大概是因为曾圣人的名头太大,况且曾国藩对他还有举荐之恩,怎么能这么调侃圣人连带恩人呢?1876年4月,65岁的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出兵新疆(有点庞德抬棺战关公的意思),不死不休,以明心志。65岁,现在多数人都退休安享晚年了,左宗棠仍领兵出征且带上棺材。要么说,古圣先贤都能够流芳千古呢!手下说:“大人,您这么做不吉利吧?”左宗棠回答:“大丈夫身临战阵,有进无退,当战死沙场,况且我备了棺材,不比马革裹尸强?一年后,左宗棠从阿古柏手里收复了新疆除伊犁以外的领土,阿古柏自杀。为什么伊犁没收复呢?因为这时的伊犁在俄国佬手里。1871年,俄国人说:“阿古柏这个狼心狗肺的家伙,居然趁火打劫(太平天国、捻军、回民造反,搞得清廷焦头烂额)。俄清友善,你们大清没空,我们俄国帮你!于是,俄国人打着替清廷讨伐阿古柏的旗号,侵占了伊犁(哈!又一个趁火打劫的)。1881年,曾国藩的次子曾纪泽与俄国谈判收回伊犁。当然,曾纪泽之所以能够谈判成功,离不开左宗棠在新疆强有力的军事斗争。光表达抗议是孱弱无力的,外交谈判往往都以斗争为坚强后盾。弱国无外交,古往今来都适用。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谈判桌上是无法取得胜利的。毕竟强权之下出真理,如果军事实力无法起到震慑作用,对手就会不以为然,我们在谈判桌上也缺乏底气,谈判结果也只能失败告终。有沙俄侵占伊犁这么一档子事儿,才坚定了左宗棠出兵新疆的决心。他说:“新疆是大清西北防务的第一线,它守卫着屏障北京的陕甘和山西。沙俄一直觊觎新疆,所以我们要赶走阿古柏这个侵略者,收复新疆,将它打造成防守沙俄的前沿阵地。然而,李鸿章有不同意见。他说:“眼前,收复新疆并不迫在眉睫。我们应该集中精力搞海防。因为北京城离海近,而新疆离北京远。而且列强屡次来犯,都是走水路来。”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而清廷居然没有舰船用来驱逐,最后只能赔鬼子白银50万两,人家才撤离台湾。海防空虚,大清的致命伤!浓重的屈辱感驱使李鸿章,力主优先建设海防。于是,左宗棠和李鸿章各执一词,据理力争,就吵吵开了,逐渐地朝里就分成了两派。慈禧看官员们纷纷放下正经工作,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无休无止的辩论赛中,不务正业,这下气坏了,当即下旨:左宗棠所言甚是,着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对于阿古柏占领新疆一事,左宗棠和李鸿章打起了口水仗,一个建议收复新疆,一个建议先加强海防。其实,两人的主张都有道理,说到底,都是钱的事,清廷钱不够啊!慈禧下旨收复新疆,可见这个阿古柏挺能耐的。阿古柏,浩罕汗国人氏,应该是如今的乌兹别克斯坦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父母离婚,后被后爹赶出家门,七八岁就成了孤儿。22岁的阿古柏回到家乡,把同母异父的妹妹献给家乡的老大库什做女奴,他就做了库什的副官。1860年,40岁骁勇善战的阿古柏顺利成为一方诸侯。阿古柏在45岁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布素鲁克,他是当地的伊斯兰教领袖。布素鲁克的曾祖父大和卓,和弟弟小和卓曾经搞了一次武装叛乱,历史上叫“大小和卓叛乱”。这个我们清楚,就是乾隆那会儿的事,可惜造反没成功,反倒成就了乾隆的一世英名。布素鲁克想借助阿古柏的势力,完成曾祖父大和卓的未竟大业,那就是分裂新疆。得知布素鲁克的意图后,阿古柏大喜过望,有了布素鲁克这杆大旗,武力占领新疆就无所顾忌,师出有名了。帮朋友夺回祖先的利益,谁敢说我侵略?1865年,阿古柏出兵新疆,到1875年的时候,他就成了除伊犁以外,新疆大部的真正主人。不过,好景不长,阿古柏两年来的风光时日就此被左宗棠毁掉。大小和卓成就了乾隆,而阿古柏则成就了左宗棠。左宗棠收复新疆,晚清狠狠地扬眉吐气了一回。这也是晚清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左宗棠这个热血男儿,对国家领土完整做出的巨大贡献!试想一下,这可是17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呀!面积相当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和辽宁的总和。左宗棠值得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当然,收复新疆,离不开左宗棠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无数将士们的无畏牺牲,还有朝廷白花花的银子。这一仗打下来,有说花了8000万两白银,也有说花了4000万两。不管怎么样,无论什么时候,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这一仗,打得值,太值了!尽管当时清廷又借了不少外债,财政已捉襟见肘。

0 阅读:1738

评论列表

…嘿!!大叔

…嘿!!大叔

2
2024-09-07 11:39

增剃头

静静的聊

静静的聊

家国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