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肉价便宜但农民却吃不起,因为干三天活儿才能买一斤肉。辛苦干活赚的都是小钱,吃个肉都成了奢望,这日子真是没法过。 我是从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对那时候的生活记忆犹新。现在回想起来,虽然物价便宜,但要吃上一口肉,可真不容易。那时候,肉确实便宜,一斤猪肉0.73元,但对我们农民来说,这点钱可不容易挣。当时,我每天从早忙到晚,干一整天的活,也就挣个0.2元左右。你想想,干三天才能攒够买一斤肉的钱,这样的日子,想吃顿肉真的是奢侈。 那时候家里孩子多,爹娘为了养活我们几个孩子,真是费尽心思。我们家养了几只母鸡,盼着它们能多下几个蛋,好拿到集市上换点钱。 可那时候,鸡蛋也卖不了几个钱,一个蛋也就四五分钱,卖十个蛋才换得几毛钱。爹娘算计着,换来的钱得先买油盐柴米,剩下的才能考虑买点别的。 肉这种东西,根本不在日常的考虑范围内。 记得有一年,爹在农忙后领到了一笔工钱,手里终于攥着点钱了。爹看着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心一软,终于带着我去了镇上的肉铺。 那天,我看着案板上挂着的猪肉,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爹咬咬牙,买了半斤肉。 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嘱咐我,这肉要省着吃,不能一次全吃光。我当时虽然馋得很,但也明白这半斤肉对我们家意味着什么。回到家,娘小心翼翼地把肉切成薄片,加上白菜和粉条炖了一大锅。 那天,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每个人碗里都分到几片肉。那种鲜美的味道,至今我都记得清清楚楚。虽然只有几片肉,但我们吃得特别满足,因为知道这是多少天的辛苦换来的。 平时,肉是舍不得买的,更别说鱼了。我们村旁边有条小河,有时候趁着农闲,爹会带我去河边摸鱼。捞到几条小鱼,我们就像捡到宝似的。 娘把鱼拿回家简单腌一腌,再用油煎一下,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那时候鱼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能够改善一下平淡的生活。 我还记得,冬天特别难熬,天冷的时候,家里的粮食不多,每顿饭都得精打细算。有一次,爹从集市上带回了一小块猪油。娘把这块猪油加到菜里炒了一盘菜,全家人吃得格外香。这种时候,能够吃上一点荤腥,就像过节一样,全家人的脸上都带着笑。那个年代,吃肉是件大事,家里得提前计划,攒够钱才敢去买。即使买了肉,也要分几次吃,生怕一下子吃光了以后再没得吃。 我记得有一次,娘把买来的肉挂在厨房的梁上,一点一点地切着吃,每次做饭的时候只割一小块。 那时候,我们都盼着下一顿能吃到肉渣,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现在想想,那时候虽然日子苦,但也有苦中作乐的味道。尽管一斤肉要干三天才能买到,可每次吃肉的喜悦都那么真实。 现在条件好了,想吃什么都能买到,但有时候我反而怀念起那个时代的简单和纯粹。 日子虽然难,可那份吃上一口肉时的满足感,是现在再多美味也替代不了的。 这些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市场上堆满的肉,总会想起那个年代的艰难和娘在厨房里忙活的背影。 现在,生活好了,吃穿不愁,但那份来自艰苦岁月的记忆,却让我更加珍惜如今的生活。 #说说六十年代# #聊聊农民的日常#
六七十年代,肉价便宜但农民却吃不起,因为干三天活儿才能买一斤肉。辛苦干活赚的都是
特友谈文化
2024-09-04 14:34:58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