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是这么看的,作为学龄前娃家长,这些知识是必须储备的:
1. 大脑发育规律和对应的措施,很多人认为人的智商是固定的,智商好的自然好不用管,智商差的怎么管都不行,其实后天营养、家庭环境、接触的东西所积累的经验都会影响智商。我鼓励孩子学龄前各种兴趣班各种研学项目都参加,因为经验塑造大脑。而且最起码躲过了短视频和垃圾音乐的侵蚀。
2. 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心态,这个放到7岁上小学再培养我觉得偏晚了,也来得及但是最好是学龄前搞定形成:挑战者、不服输的心态。首先学龄前不能事事包办,觉得还是个宝宝,其次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有挑战有困难的项目,让孩子从0开始参与,不能知难而退。
这个有点像创业,优秀的的创业者从0到1,经过重重困难跑通一个项目,后面再做别的项目心态练成了,一切都会顺利很多。
3. 学习方法,其实现在国内外对大脑关于学习和记忆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了。家长提前帮孩子研究、掌握让学习相对轻松的脑科学、心理学规律,绝对可以让孩子未来求学之路轻松很多。我推荐这些书《认知天性》《考试脑科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大脑开发课》
最近我一套房子的邻居在抱怨,有个爸爸每晚辅导孩子作业崩溃大骂,声音回荡在整个单元的上空,真希望这位爸爸能看看我上述推荐的书。
4. 基础规划,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不同的学习方法、黄金节点和优质素材。不是说硬要打鸡血,赢在起跑线,但是大致什么年龄干什么事,什么教材好用什么教材方法过时了,家长心里要有数。
比如幼儿园以原版动画和raz和牛津树结合的英语启蒙路线,效率一定优于上小学以后死记硬背新概念路线(这点不接受反驳)。很多家长可能想,原版英语启蒙太复杂,上小学直接新概念背几本不就行了吗?这是战略战术双偷懒。前者英语高年级了可以反哺数理化,直接用Khan Academy学理化生,国内国际升学路线有得选,后者还要吭呲吭呲背单词扣语法,侵占大量学习别的学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