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见马老师

雨安聊文学 2024-08-07 07:59:33
我从未忘却,时刻萦绕心头。我对这片土地也爱得深沉。非常抱歉,时隔半月,才交作业:《三见马老师》第三篇 第三次见到马老师,是在6月15号的《大倚邦传奇》新书答谢会上。 作者出书了还要答谢茶农?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也是说者有心,听者有意,我是在上次新书分享会上听他这么一说,便暗暗记在心上。适逢我们要到勐海交流学习,果然经历了几次三番的周折才最终如愿(其间发生的事情我会单独写一篇牛滚塘奇遇记),九点准时出现在答谢会现场。 只见马老师身着平常穿的浅色衬衫,神采奕奕,像个新郎官一样招呼着四方来客,笑容可掬地与来宾合影。斜挎在他身上的布兜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本地彝族同胞手工织布刺绣的背包。奇怪了挎在他一来自中原地区的外地人身上居然毫无违和感!这是让我感觉很神奇的地方! 答谢会现场就布置在倚邦博物馆楼下,身着节日盛装的茶农朋友们签到后有序进入会场,很快受邀出席的两百多位茶农就塞满了原本不大的会场,几乎清一色的男士,大家肩并肩安静地坐在简陋的绿色铁皮圆凳上。也没人交头接耳也不见大声攀谈。 我和另外两位女性小伙伴显得格格不入,都不好意思进场,站在后门门口准备旁听。开场前一分钟,马老师居然还忙得从前门主席台那里探出身子来招呼我“李老师,李老师,到这里来,到这里来就坐。”我慌忙连声谢绝,赶紧低头躬身进入在后门靠近前中一点的地方示意已就坐的茶农挪一挪,找了个凳子坐下。 从候场到将近一个半小时的答谢会进行中,没有人玩手机,没有人接打电话,没有人起身离场,即使拍照也是拍好了马上放好手机,正襟危坐……大家都挺直了腰杆伸长脖子努力看向主席台,那里坐着他们的倚邦传人、他们的商会会长、博物馆馆长、乡政府有关负责人,还有他们的马老师。会场真的很简陋,音响也不好,但是真的很安静啊!除了发言人的讲话,就是外头老街上修路的施工作业声…… 我在事业单位工作二十多年,开过大大小小不知几百次会议,我要说这是我参加过的最简陋也是会场纪律最好的一次!象明山茶农自筹资金请马老师为他们写书,马老师临危受命,白天走村窜山,田园考察,晚上点灯熬油,奋笔疾书,历时三年,终成《大倚邦传奇》一书,为茶山立传,为茶农发声。今天答谢会是马老师发下的宏愿,兑现承诺,是茶农盛大的节日,从此他们也有名有姓了,从此他们的茶名扬天下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