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时间确定,进一步全面深改到底怎么改明确了 今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

聊两岸事 2024-06-27 19:39:26

三中全会时间确定,进一步全面深改到底怎么改明确了 今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7月15日至18日,一共四天。从时间上看,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四天,十九届三中全会是三天,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四天。所以,四天的时间也属正常。 从审议的文件来看,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稿。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到的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是《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是《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来,二十届三中全会主题其实更聚焦,审议的不是若干重大问题,二是进一步深化的问题。实际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就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天的政治局会议提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不变,就是多了“进一步”和“继续”。 可能有人觉得有点绕,其实说白了,就是改革的大框架和四梁八柱已经在十八届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就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房间格局定了,里面就是精修和调整。打个比方,就好比北京市的骨干交通网络已经建好,环线从二环到六环,已经全部建成;东西向有长安街及东西延长段这样的动脉。对于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现在也出台了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政策措施,不断进行优化调整。但这个大的框架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推倒重来,比如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另见行政中心,这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说,北京的交通拥堵就是因为环线,因为长安街的交通管制等等。不管是不是这样,都不可能推倒环线的交通主框架模式,也不可能舍弃各种国事活动。 环线模式就好比是社会主义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当时很多人就认为这似乎意味着要建立类似于西方的市场经济。从十几年的实践来看,根本不是这样。市场经济的前面还有一个社会主义,这个定语就是一种框定。也就是说,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在社会主义前提下,社会主义意味着国家会有控制。再举个例子,高校的管理体制就是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有人认为这个制度本身是矛盾的,党委领导但校长负责,校长接受领导还要负责,逻辑上讲应该是谁领导谁负责。但现实如此,这样的制度会有一些问题,但也会有好的地方。深化改革从目前来看,不可能把这个都改掉。 交通管制可以理解为是党的领导。我们看政治局会议提到了深改的原则是加强党的领导。可以说深改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绝不可能因为深化改革把这个领导给搞没了。就好比优化首都的交通,目的是让北京更好发挥首都功能。交通管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发挥功能,不可能为了不堵车就让参加国事活动的元首等红绿灯。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减少领导、多放开一些会更好,在国外经常有这样的例子。但在我国是不是不这样,不同理念的人有不同看法,因为有人总觉得一放容易乱。所以改革本身就是优化交通管制,不那么粗暴一封就是封一条街,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封得更精准,而非取消交通管制。 从这个角度来看,二十届三中全会怎么改,其实就是修补与优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年的科技大会和颁发最高科技奖是隔了三年后再次颁发,时间点也是在三中全会之前,前些年都是在年初。科技领域的改革估计是一个重点,这不仅是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也是发展增量的核心区域。没有科技的突破,现在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存量就在那里,动谁的利益都困难重重。科技突破才会带来增量,就像交通一样,现在北京这么多堵,不停优化也不会让人太有感。但不优化也不行,现在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如果有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出现了,就会突破原来的格局。

0 阅读:1481
聊两岸事

聊两岸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