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杜月笙卧床不起,就在他临终前最后一天,他让女儿去银行取一个保险柜。家

静静的聊 2024-06-16 16:13:18

1951年,杜月笙卧床不起,就在他临终前最后一天,他让女儿去银行取一个保险柜。家人以为要分钱了,都很激动,可是打开一看,他们都傻眼了。因为保险柜里的不是钱,也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满满一柜子的借条。 欠杜月笙钱的人,不是商界精英,就是民国政界要员。这些借条最小的一张都是5000美元,最大的一张高达500根金条借款人是国民党保密局上海站的站长王新衡。 杜月笙让家人把保险管端过来,还让人拿来一个盆,大家都不知道他要什么。 杜家的人还在幻想着,这一柜子的欠条可比一柜子的金条值钱多了,他们都以为杜月笙把保险箱拿出来,就是要把这些借条分给他们。 可是,杜月笙,就用一把火把借条全部都给烧了。看着借条被烧到,所有人都感觉到很诧异,为什么要白白吃亏呢?这些借条就算是只能要回来十分之一,都是很大一笔钱,都够他们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而且他们家早就不能和以前比了,要是放到以前,这些钱没有了就没有了,可是如今他们真的很需要这一笔钱。 作为杜家的掌舵人,杜月笙理解家人的不解,他跟他们说:“借出去的,表面上是钱,实际上是人情。感恩的人,会永远记得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们若是去要钱,这就是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我不希望,在我死后,家里还碰刀斧!” 杜月笙烧掉借条,就等于别人欠他的账,从此就一笔勾销了。 杜月笙,这是在给家人铺路。他有一句很出名的话“给你一万块钱,你早晚会花完,但是给你一万个交情,你这一辈子都花不完。别人挣了钱都是存起来,但是他不存钱,只存交情。”他的格局是很多人都不能比拟的。

杜月笙虽然是叱咤上海滩的大佬,是他的晚年过得并不好,因为他当时从上海匆忙出逃,他的主要资产都没有抛售,只带了40万美金去到香港,在香港他还过着入上海那边挥金如土的生活,投资又都失败了,所以钱很快就花光了。 杜月笙的哮喘病更加恶化,因为没有钱医治,导致他的病情恶化。就在临终前,他要给家人交代遗嘱。 对于自己的丧事,杜月笙只有三点要求:“第一,一定要从简,棺材可以用一口好一点的;第二,入殓时要给穿长袍马褂;第三,将来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将他的骨灰送回上海,安葬他的父母身边。” 杜月笙把家人都叫到他才床前,他先烧光了借条,接下来就按照他事先立好的遗嘱分配家产:他只剩下一笔钱,都留给他们做生活费。 杜月笙从枕头下摸出来一张股票清单,他让执行人陆京士帮他分配。陆京士跟他的家人说:“杜先生一共只有10万美元,他交给一位宋先生替他买了一些股票,多少赚了一点,现在大概有11万美元。” 杜月笙到死前只剩下这么一点钱,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他是真的没有钱了。杜月笙的安排是:“每个太太1万美元,儿子1万美元,未出嫁的女儿6000美元,出嫁的女儿4000美元。” 杜月笙还有7000美元的私房钱,他让陆京士帮他分一分。陆京士问他想要怎么分?杜月笙只说了:“只有小冬最苦,三太太手里也没有钱。” 陆京士没有惊动其他人,悄悄把这7000块分给了五太太孟小冬3000块,三太太孙佩豪2000钱,最后给了长子杜维藩2000块。孟小冬跟着杜月笙时,杜月笙仅仅一年,杜月笙就病逝了,所以孟小冬基本上是没有钱的。 陆京士的安排,杜月笙很满意。等到所有的一切处理好了,杜月笙就守在床前对众人说::“你们……有希望,中……国有希望!大家都有……”眼角流下两行泪珠。他唯独没说自己有希望,因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杜月笙说完就去世了。 杜月笙这一生看似坏事做尽,但他却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和他的为人处世是有关系的。 1918年,上海的冬天非常冷,很多人都因为没有棉衣而冻死,杜月笙就让让手下人去给穷人发棉衣,他不愿意在看到一个穷人冻死。手下不懂他为何要帮助穷人,杜月笙说:“做人不能忘本,再说不准这些人里会不会再出一个‘杜月笙’1”

当年陈世昌对杜月笙有恩,多年后,陈世昌的儿子被债主追上门要砍断手脚。陈世昌没办法就找杜月笙帮忙,杜月笙立即让人给他送去25000银元,后来陈家儿子又犯事,杜月笙又送去20000万银元。

杜月笙只是说了一句:“钱财乃身外之物,令郎没事就好!” 黄金荣是杜月笙过去的老大,有一次,黄金荣被军阀卢永祥的儿子绑架,杜月笙本可以不管黄金荣的死活,甚至可以趁机坐收渔翁之利,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反而花了300万两把黄金荣给赎回来。 这就是杜月笙为人处世的态度,帮值得帮助的人,受到别人的滴水之恩都要涌泉相报。

纵观杜月笙的一生,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他出身低微只是一个卖梨郎,可是他愣是从一个14岁的小混混成为了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三个大亨之一。他能如此成功,不是靠拳头,也不是靠耍诈,而是靠两个字:做人。 杜月笙的子孙,因为受到借款人的照顾,他们后来都生活得很好,这也是他早前为子孙们铺好的一条路。

0 阅读:1804
静静的聊

静静的聊

家国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