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源修,姓周,是宝应人,四十岁时弃家为僧。他生活简朴,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僧衲,每天只吃一餐。清咸丰年间,他和几位同伴计划取道西藏去参拜佛国,但许多人因为受不了旅途的艰苦而中途返回,只有源修坚持独自前行,跨越险峻的雪山,经历严寒酷暑,最终到达印度。 在印度,他渴望见到佛,但不知道如何寻找。当他坐在路边休息时,忽然听到有人三次呼唤“江南源修者”的声音,并说佛要召见他。于是他跟随声音来到一座光明照耀的殿宇,由于光线太强,他几乎睁不开眼。 他虔诚地顶礼膜拜,看到佛坐在莲台上,佛为他摩顶并安慰他,赐给他新的名字阿王。源修告诉佛,他只希望能永远伴随侍奉如来,佛告诉他这里的缘分还没有成熟,他应该去清凉山建造五个石室,供上山朝拜的人休息。 源修遵从佛的开示返回国内,来到五台山着手建造石室,并祈祷希望得到神的帮助。果然,他遇到了一位来自四川的僧人释柱,两人一起辛苦劳作,几年内在五台山建造了五个石室。 源修后来端坐诵经,无疾而终。 释柱的详细情况不详,他生性沉默寡言,人们无法揣测他的内心。在和源修一起建造了五台山的石室后,他就隐居在栖霞山修行。 光绪初年,他略微患病,就告诉身边的人在他去世后要将他的遗骨研成粉末,制成丸状,撒入江中,并带上两百文钱和酒、花果与糖果。人们就按照他的遗愿行事。 当时正值隆冬,人们乘船在江上撒下这些丸骨和钱物,他们问船夫这次乘船要价多少。船夫回答所需的刚好是两百文钱和酒、花果糖果等物品,品种与数目与释柱要求准备的完全一样。 撒完骨丸后,船夫问他们抛撒这些物品干什么,得知这是已故高僧遗言安排,船夫感叹地说,这个高僧应该已经往生西方了。随后这艘船突然消失不见。
释源修,姓周,是宝应人,四十岁时弃家为僧。他生活简朴,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僧衲,每天
水殿风凉有墨
2024-06-14 12:30:24
0
阅读:247
MoVinte
胡说八道
天外风_007
神经
游方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