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邓稼先在临终前提出想要在去看一眼天安门,可当他乘坐的轿车驶过天安门时,他忽然对一旁的妻子问道:“30年后,国家还会有人记得我吗?” “我们都不会忘了你做的事,忘了你的名字。就算人民们忘记了,我也不会忘记。”许鹿希紧紧的握住了邓稼先的手,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从研究所回到北京后,邓稼先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癌细胞的扩散已经无法阻止,虽然许鹿希没有将病情告诉给邓稼先,但邓稼先也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 回首这一辈子他忙于事业,忽略了对家人的陪伴。只能用着最后的一点时光,再和家人们聚一聚。 从邓稼先加入国家核武器研制部队开始,他就长年扎根在西北地区的实验基地。见证了每一次核试验,其中还有一半多的实验都是邓稼先亲自指挥的。 每天和核试验、核武器打交道,邓稼先的身体早就被核侵蚀了。年轻的时候他身体状况好,还不在意,可等到50多岁的时候身体终究是扛不住了。 国家的核试验是极其保密的,作为国家机密存在,参加的人员名单都是保密的。大家隐姓埋名,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里。日复一日夫人研究着。这里条件艰苦,并不像现在的实验室这般,仪器齐全,环境舒适。 在当时我们对这一领域完全是空白,前期有苏联派来的科学家帮助我们,实验进行的还算顺利。可当苏联的专家全部撤走后,我们处于了孤立无援的状态。 彼时从美国留学归来不久的邓稼先、钱三强等人担起了这个大任。把苏联科学家留下的仪器重新安装好,一点点的琢磨研究。 科学家们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既然其他国家能够成功,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凭借着这个劲头和大家都不懈努力,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研制出来了,看着天上的蘑菇云,大家兴奋的喊了出来。 实验成功了,全国上下都非常的兴奋。但是钱学森等人的名字被抹掉了,科学家们的身份依旧是要保密的,不能泄露,不然很可能会被外国间谍伤害。 默默无闻、隐姓埋名为国家工作了30多年,钱学森的身体终于顶不住了。中央也知道核对人体的危害,再钱学森50多岁的时候,他离开了那个陪伴自己多年的实验基地,回到了北京。 刚回家几天,钱学森就开始咳血。妻子许鹿森是一名医生,看着丈夫痛苦的神情她有了不好的预感。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了她丈夫患的是癌症。 对于这个病不用说也知道,在那个年代几乎是无解的存在。而且钱学森发现的晚,癌细胞已经在全身扩散了,能活多就都不好说。 丈夫好不容易回到了北京,不用在辛苦的工作了,许鹿森并不像让丈夫知道自己病情,她怕癌症会限制钱学森的行动。 虽然工作少了许多,但他又开始了写书,他想把自己的经验方法记录下来,流传下去。邓稼先在写作时非常专心,在书房一待就是半天,妻子心疼他的身体,提议出去转一转。 邓稼先想了想,说道:我们去天安门转转吧,这次回京我还没有去过。”彼时的邓稼先行走有些不便,妻子便推着他到了在天安门前。 看着城上毛主席的照片,邓稼先行了军礼。抬起头望着天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他留下了眼泪。对着妻子说道:“你说等30年后,人们会记得我吗?” 妻子听到丈夫的这句话,控制不住的留下了眼泪。回复道:“会,怎么会有人不记得你呢,原子弹、核武器这些字眼背后都有你的身影。纵使大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大家都会记得有曾经有一群科学家为了国家和人民倾尽所有,不求回报。” 其实邓稼先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妻子虽然没交代他患上了什么病,但他时常看到妻子偷偷的抹眼泪,孩子们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他决定用着有限的时间再多陪陪家人们。 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献给了国家,只能将最后的这点时光留给家人们了。
“还有遗憾吗?”邓稼向自己问道,他的著作还没有完成,他还想去看看祖国南方秀丽的风景,曾经他和妻子约定过一起去云南旅行,但这些都实现不了了。 夫妻二人在悲伤的氛围里沉浸了许久,邓稼先再次开口道:“等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让我的孙子辈们带我来天安门看一看,看看那时候的祖国是什么样子。” 在一个月之后,邓稼先永久的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无论是30年还是300年都会记得“两弹元勋”邓稼先。
西行青牛
记得,中华儿女永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