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记》为什么会令人反思

谈笑影馆 2024-04-23 14:29:03
剧名:《年少日记》 故事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一封自鲨信牵扯出不堪的回忆,串联起了家庭、学校、社会、体制、人性的弱点与光辉,自省和懊悔。 叙事方式虽然没有遵循传统的五幕剧,但剧情不难捋清楚,这应该是导演的刻意为之,让文本通俗易懂才能让思想更容易与观众共鸣。 他们没有那么多人生经验可以传授给自己的孩子,这让孩子在人生的路上会慢一点,甚至到达不了终点,所以有时候得接受自己的平凡。 普通人没有多少人生道理,因为圈层决定认知。 他们能给孩子的就是吃苦、努力,改变命运靠自己,那上层人的道理就是绝对正确的吗?也不尽然。 片中的父亲优过太多家长,他是大律师,住着大豪宅,出门有司机,在家有保姆,给学校捐款,与上流社会来往,妥妥的社会精英。 可他的教育方法呢?传统、守旧,不与时俱进,也不知变通,只知棍棒伺候,学的不好就一定是不够努力,从不肯跟孩子对话。 因为东亚家庭的伦理结构从来不是平视的一对一,而是特权关系的上对下。 很少有鼓励和道歉,去发现孩子的不开心,总想着望子成龙,却没人教会孩子怎么面对失败,如何正常生活,怎么敞开心扉,如何过得开心,不可以也是可以的。 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是崇尚成功,好像失败变成了十恶不赦的罪名,然而人生哪有那么多赚大钱,成大事,大多都是平平淡淡,这也是导演所要传达的一点意思。 健健康康、完完整整、简简单单的过一生已属不易,有时候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现在的世界不同以往,孩子可接受的信息太多、太快,心理变化不再是过去的单一,周遭环境也更复杂,一句关心可解难题,一次冷漠可悔一生。 但转念一想,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每个人都内卷。 稍微松懈可能就落后他人,致使大家都活得很紧绷,松弛感成了一种奢侈,逼着赶着向前冲,谁又敢掉队。 这个世界,一生下来什么都有的毕竟是少数,家长将跨越阶层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似乎是唯一的办法,好像怨不得他们,然而谁又曾问过孩子有没有这个能力或想法助力每一个梦想。 《年少日记》的呼吁是老生常谈,但为何不过时? 因为贬依然是教育的主梁,变都在裂痕难以修补之时姗姗来迟,因为贬依然是舆论的主旋律,变只是短暂的幡然醒悟。 风一过,痕迹被掩埋,一切又照旧,电影年少日记 可不就经久不息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