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在整个燕山山脉的地缘结构中,是非常显著的地理特征,在通行和防御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凌河发源于燕山主脉,然后东北向穿越“辽西丘陵”南部,在遇到“辽西丘陵”东缘的“医巫闾山”时,向南进入下辽河平原的南端,并最终流入渤海。 大凌河河谷不仅是走出燕山山脉,进入辽河平原的重要战略通道。其横穿辽西丘陵南部的走向,也让大凌河本身成为了一条重要防线。当构筑于下辽河平原以北的长城(战国时期是燕北长城),不足以抵挡北方的入侵者时,整个下辽河平原也就等于落入了敌手。 而在游牧者准备翻越燕山,进入下一个目标——华北平原时,如果华夏政权能守住沿大凌河一线构筑的防线,最起码能够抵挡住敌人以“下辽河平原”为基地的直接攻击。战国时期燕国的战略部署中,对于大凌河防线还是高度重视的, 不过更著名的是明末清初的这段历史,当满洲人占据了下辽河平原,并在沈阳建立“后金”政权后,明朝则耗费巨资在大凌河一线构筑了第二道防线,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殊死搏杀。 当然,这道防线后来也丢了。而山海关为起点,构筑于燕山南麓的第三道防线(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这段长城),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壮举之下,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大明陷落!大凌河 关宁铁骑 后金 燕山 山海关
大凌河在整个燕山山脉的地缘结构中,是非常显著的地理特征,在通行和防御上都发挥着重
恒宇的地缘历史
2024-04-22 06:42:50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