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
墨彩《耕织图》瓷板书
年代:清乾隆
尺寸:每册长11.9厘米,宽8.4厘米,厚约10.2厘米
瓷板画心长7.2厘米,宽5.4厘米,厚约0.3厘米
馆藏:故宫博物院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春天,正值万物复苏的季节。农桑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自南宋起,便有详实记录农耕与桑蚕场景的系列图谱——耕织图。
故宫博物院的这套乾隆墨彩书折式御题诗《耕织图》瓷板书,以康熙朝宫廷画家焦秉贞的御题诗耕织图为蓝本,精心烧制。封面和封底用紫檀木制作而成,每片瓷板以黄色绫绢镶边装裱,像书页一样镶嵌其中。瓷板书共有4册(分“耕”“织”两部分,各2册),包含92块瓷板,采用左诗右画的形式,左侧为乾隆皇帝以篆、隶、楷、行、草五种不同字体抄写的康熙七言御题诗,以及印章;右侧画面则以墨彩描绘农桑生产的各个环节,笔触细腻,画工精致。整套瓷板书将诗、书、画、印等多种表现手法巧妙结合,按照时间顺序,生动描绘了古代人们的农桑活动。除了绘制耕织图外,乾隆皇帝还将画面化为实景,把颐和园中的一处田园风光命名为“耕织图”。
用耕织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记录农业生产,体现了古人对于农耕的重视,有普及农业知识与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作用。
资料来源:
[1]程幸,程进.农耕文明与陶瓷作品创作题材的结合研究——以清代《耕织图》彩绘瓷产生的渊源为例[J].农业考古,2012(04):249-251.
[2]王健华.乾隆墨彩书折式御题诗耕织图瓷板[J].紫禁城,2007(07):68-75.
[3]韩倩.《御制耕织图诗》瓷板册页的清宫往事[J].紫禁城,2020(08):130-143.
[4]卢侃.清代瓷器上的耕织图[J].收藏,2010(12):33-36.
图片及来源:
图1 墨彩《耕织图》瓷板书 来源于 故宫博物院官网
图2 瓷板书封面
图3-7 瓷板书中描绘的各生产环节(辅以不同字体书写的御题诗)
(图2-7 来源于 王健华.乾隆墨彩书折式御题诗耕织图瓷板[J].紫禁城,2007(07):68-75.)
图8-9 颐和园的耕织图石碑及水景 来源于 王潮生.乾隆创建的耕织图景区[J].紫禁城,2007(07):76-81.
文 | 观察猿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