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阎锡山侍卫回忆录:阎锡山晚年在台湾,一日晚饭问侍卫:你知道哪里的黄米糕好吃?侍

小史论过去 2024-04-07 22:50:31

据阎锡山侍卫回忆录:阎锡山晚年在台湾,一日晚饭问侍卫:你知道哪里的黄米糕好吃?侍卫说不知道,阎锡山自语:太原饭店做的好吃。 阎锡山曾被誉为“晋绥王”,控制着山西省长达38年之久。然而世事变迁,在阎锡山从“行政院长”职位上辞职之后,他从一个权势滔天的地方军阀,逐渐变成了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老人。他选择了一个相对隐秘的生活方式,初期定居在台北的丽水街。在那里,他的对面邻居是彭孟缉上将。不过,大约半年后,他又迁移到了风景优美的阳明山上。 生活在阳明山的阎锡山,与世隔绝,过着隐居的日子。他的随从原馥庭从曾在回忆录写道:阎锡山似乎失去了某种东西,使得他对周围的一切美景视而不见。 为了寄托对家乡山西的思念,阎锡山在阳明山的住所,特意将门窗的造型设计成了山西特有的窑洞式样。阎锡山甚至还曾尝试亲手建造窑洞,希望在台湾重现山西的土地风貌。然而,由于台湾的土质和气候与山西大相径庭,这个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只能无奈地放弃。 在饮食方面,阎锡山保持了极其朴素的习惯。他的餐桌上,经常只有简单的面食,如馒头和面条,偶尔搭配一些炒青菜、豆腐或鸡蛋。这种简单而朴实的饮食,与他昔日在大陆时的豪迈和奢侈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他的友人张日明所回忆,阎锡山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写作来打发。 阎锡山的最后十年,被书籍充实着。他在这段时间内,不仅完成了《三百年的中国》一书的编写,而且开始重新研究《二十五史》及《十三经》。他的作品主要探讨了“物劳主张”和“中的哲学”为主题的“大同之路”。 1960年5月23日,这位历经沧桑、有着复杂身份的山西王在台北与世长辞,享年78岁。面对死亡,阎锡山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和简约,他生前留下的遗嘱体现了他的朴素哲学:一切宜简,不宜奢;收挽联,不收挽幛;灵前供无花之木;早日出殡,不要久停;不要放声大哭;墓碑刻他的日记第100段和128段;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选作的《补心录》一遍。 他曾问自己的侍卫“你知道哪里的黄糕好吃吗?”并没有得到侍卫的回答,阎锡山自问自答般说“太原饭店里做的好吃”。与其说他的执念是山西,不如说他的执念是曾经自己的辉煌,曾经可以只手遮天的日子。 阎锡山生前的这份遗嘱,不仅是他个人简朴风格的延续,更是对后人的一种启示。他的墓碑上刻录的自撰挽联:“有大需要时来,终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0 阅读:627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