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寄生虫界的“能量大盗”】隐孢子虫是重要的肠道寄生性原虫,常引起人和动物严重腹泻甚至死亡,危害仅次于头号腹泻病原轮状病毒。近年来随着养殖动物的良种引进和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我国已经暴发了多起隐孢子虫感染所引起的犊牛腹泻和死亡,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最近,科学家们揭开了这种肠道“小偷”的神秘面纱。华南农业大学寄生虫学副教授许瑞与美国科学家合作,通过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活细胞成像技术,首次详细揭示了隐孢子虫复杂的能量代谢和寄生手段。
该研究还发现,微小隐孢子虫可以直接从宿主细胞中获取葡萄糖和葡萄糖-6-磷酸。因为微小隐孢子虫不含有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电子传递呼吸链,因此虫体依靠糖酵解产生ATP。
微小隐孢子虫含有2个潜在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均定位于饲养细胞器上,参与虫体从宿主细胞中转运葡萄糖和葡萄糖-6-磷酸;且隐孢子虫还可以通过消耗虫体内储存的糖原产生葡萄糖-6-磷酸,从而略过糖酵解途径的第一步耗能反应。该结果证实了隐孢子虫极度依赖宿主细胞的特性。(中国科学报)#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