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卢长胜为游击队运送管控物资,但到了哨岗前,才发现买通的伪军全部调走,还被伪军查出管控物资。紧急时刻,卢长胜说出这是一名汉奸的货,最终有惊无险通过了哨岗。 卢长胜,一名不起眼的小商贩,平日里他游走于徐州城各乡村间,以小买卖维生。但在1942年的春天,他承担了一项秘密而重要的任务——为抗日游击队运送战时管控物资。这些物资包括复写纸、油墨、白纸,甚至是一些急需的药品。在日伪严格的管控下,这无疑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任务。 3月17日的清晨,卢长胜如往常一般,驱车进入了徐州城。他首先停在了一家杂货铺,装作挑选一些农用物品,以掩人耳目。待到中午,他又悄悄来到了下街的苗家粮行。粮行的管账先生,一个地下党的联络员,迅速将他拉到一旁低声讲道:“老卢,这次的物资数量不小,出城可得小心了。” 卢长胜并不慌张,他回答说:“放心吧,我已经安排好了。只要过了南城门的哨岗,就没问题了。”尽管有过多次经验,但每一次的行动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按照计划,卢长胜将那些管控物资藏匿在车底,覆盖上看似平常的货物。然而,当他驱车至南城门的哨岗时,一切并非如预期般顺利。原本被他买通的伪军已经换岗,新来的哨兵对每一辆过往的车辆都进行严格的检查。 眼看着哨岗的伪军一步步接近,卢长胜心中虽然紧张,但面上依然保持着镇定。当被问及车上装载了什么时,他依旧是那副和蔼的笑容,回答道:“都是一些送往乡下的日常用品。” 然而,当伪军打开藏有管控物资的麻袋时,事情似乎陷入了僵局。卢长胜心知如果这些物资被没收,不仅自己会陷入危险,游击队也会因缺少这些重要物资而受到影响。就在这紧要关头,他灵机一动,声称这些物资是给某个有名的汉奸刘科长的。虽然这完全是编造的,但却暂时让哨兵犹豫了。 伪军班长步入值班室拨通了电话,而卢长胜则留在了外面,围绕着骡车和剩下的伪军。尽管内心波涛汹涌,卢长胜表面上却保持着一贯的镇静和友好,他开始与伪军聊起了近日的徐州城市情况,试图以此分散伪军的注意力。 卢长胜谈起了市场上的物资紧缺,又巧妙地引入了徐州城内外的一些小故事,让几位伪军听得津津有味。这些伪军平日里除了站岗查哨,鲜少有机会了解城里的新鲜事,因此对卢长胜的话题颇感兴趣。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伪军们暂时忘记了手中的工作,与卢长胜聊得火热。 与此同时,伪军班长在值班室内与电话那头沟通的并不顺利。由于刘科长的确是个有权有势的人物,班长并不直接认识他,只能通过军中的联系方式尝试确认卢长胜的说法。电话那头的回应模棱两可,既没有直接否认这批货物是给刘科长的,也没有确认,仅仅是告知班长,刘科长确实有出城的计划,但具体事务不便透露。 这一消息使伪军班长陷入了两难,他无法确定卢长胜的话是否属实,但同时也不敢轻易冒犯刘科长。他意识到,若是误会了一个汉奸头目的指示,自己及手下的日子都不会好过。班长决定再次出去,与卢长胜和其余伪军确认细节。 出了值班室,班长看见卢长胜正与手下聊得热络,这让他有些意外。在他心里,这或许是卢长胜自信的表现,也或许只是他的一种应对策略。班长直接走向卢长胜,淡淡地说:“刘科长确实有事外出,但你说的这批货...” 卢长胜见状,立刻接过话茬:“是的,老总。刘科长确实有事,这批货是急着要用的。刘科长说了,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找他。” 班长沉默了一会,他在衡量着情况。他知道,自己手中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卢长胜的话是假的,而且,如果真的是刘科长的货物,那么自己的处境将更加棘手。在一番内心挣扎后,班长做出了决定。 他转向自己的手下,吩咐他们重新装好货物:“算了,今天就让他过去吧。但是,告诉那个刘科长,下次有事,最好是提前通知一声。” 卢长胜听到这话,心中一松,但面上依然保持着平静。他快速地将香烟分发给了每一个伪军,表示感谢。伪军们收下香烟,对卢长胜点了点头,表示放行。 随着骡车缓缓驶出城门,卢长胜的心才真正落了地。他知道,今天的过关虽然侥幸,但这也提醒了他,今后在执行任务时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在抗战的漫长岁月里,每一次成功的运输都是对抗日根据地的巨大支持。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容有失。 这次事件,虽然没有直接的战斗,但卢长胜用智慧和勇气赢得了过关的机会,确保了重要物资安全送达抗日根据地。这一切,都是在那个特殊时期,无数像卢长胜一样的普通人,以他们的方式为抗战做出贡献的真实写照。#MCN首发激励计划#
1942年,卢长胜为游击队运送管控物资,但到了哨岗前,才发现买通的伪军全部调走,
诸葛利剑
2024-03-18 17:42:42
0
阅读: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