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1月,日军3000兵力中了八路军的埋伏,出动轰炸机来掩护。1营机枪手

诸葛利剑 2024-03-16 21:42:14

1940年11月,日军3000兵力中了八路军的埋伏,出动轰炸机来掩护。1营机枪手对空扫射,机枪管都打红了,终于把日军的轰炸机击落,日军驾驶员当场毙命! 11月的寒风中,滕海清早已收到情报,日军即将发起对涡阳、蒙城等地区的大规模扫荡。为此,他紧急调集了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的精锐力量,准备在板桥集进行阻击。板桥集以其坚固的寨墙和三面环水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滕海清选择的最佳防守点。 在滕海清的指挥下,八路军战士们夜以继日地加固防御工事,挖掘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壕和反装甲坦克深沟,同时在日军必经之路布置了致命的地雷阵。战前准备在紧张有序中进行,滕海清深知这场战斗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要阻击日军的进攻,更要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战斗的序幕在清晨拉开,日军的先头部队毫无防备地进入了八路军的伏击圈。营长的一声令下,战场上瞬间火光四射,手榴弹如雨点般落在日军队伍中,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伤亡惨重。但日军迅速重整旗鼓,向八路军的阵地展开了反扑。 “撤!利用地雷阵!”营长的声音在炮火中格外清晰。八路军战士们边打边撤,诱敌深入。当日军重装部队踏入地雷阵区域的那一刻,地面震动,巨大的爆炸声中,两辆坦克瞬间被炸毁,日军陷入了混乱。 此时,日军不甘失败,调来了轰炸机和更多的坦克部队,试图以压倒性的火力破坏八路军的防线。1营在敌人的猛烈轰炸下,不得不撤至板桥集两侧,但这只是战斗的开始。 在那个紧张的清晨,日军的轰炸机群在蔚蓝的天空中盘旋,似乎是在寻找最佳的攻击时机。地面上,1营的战士们紧张地观察着空中的敌人,他们知道,只要给予敌机一次机会,自己的阵地就会遭受致命的打击。就在这紧要关头,1营的机枪手常福祥意识到了自己的重要使命。 常福祥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机枪手,长期的战斗让他对于机枪的操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深知,在敌机高速飞行的情况下,要击中它绝非易事,这不仅考验着他的射击技巧,更是对他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常福祥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射击姿势,然后开始瞄准空中盘旋的日军轰炸机。 随着他手中机枪的扳机被缓缓压下,一串串子弹开始朝天空中的目标射去。起初,子弹似乎并未对日军轰炸机构成太大威胁,但常福祥并没有放弃,他调整射击角度,不断尝试着找到击中敌机的最佳时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机枪管已经变得异常滚烫,这是连续射击带来的后果,但在那个关键时刻,他几乎感觉不到手中的烫痛。 终于,常福祥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他连续不断的射击下,一架日军轰炸机的引擎部位被子弹击中,引擎冒出了滚滚黑烟。敌机开始失去控制,缓缓向地面坠落。看到这一幕,常福祥心中虽然万分激动,但他并没有停止射击,直到确认敌机彻底坠毁,他才停下了手中的机枪。 那一刻,整个战场上响起了八路军战士们的欢呼声。常福祥的勇敢行为不仅击落了敌人的轰炸机,更是大大提升了八路军士气,他们对于能够击败强敌充满了信心。 与此同时,日军的指挥官得知自己的轰炸机被击落后,脸色阴沉如水。他们没想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遇到了如此顽强的抵抗。但战争是残酷的,他们迅速调整了战术,准备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击。 地面上,八路军战士们并没有因为击落敌机而麻痹大意。他们知道,接下来面对的,将是更加激烈的战斗。在滕海清的指挥下,他们迅速调整阵地,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 随着日军的增援部队到来,战斗再次变得激烈。八路军利用自己在地形和夜战方面的优势,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尽管敌人数量众多,装备先进,但八路军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成功地抵御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八路军最终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他们不仅击毙了大量的日伪军人员,还成功击毁了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以及那架标志性的轰炸机。这场战斗,不仅是对日军的一次重大打击,更是八路军抗日战争史上的一次辉煌胜利。 在战斗结束后,常福祥被提名为英雄,他的事迹被广泛传播,激励着更多的中国人为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斗。而那架被击落的日军轰炸机的残骸,成为了抗战胜利的象征,展示给了全世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

0 阅读:204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