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由于敌人太多,排长便下令撤退,一个小战士却没

诸葛利剑 2024-03-09 19:33:45

1945年,八路军在公路上伏击日军,由于敌人太多,排长便下令撤退,一个小战士却没有听到:“排长,鬼子上来了,打不打?” 1945年,春风送暖,战火依旧。在一片寂静的公路上,八路军的士兵们悄然埋伏,等待着日军的到来。他们中有一个名叫赵友金的小战士,尽管年纪轻轻,却已经是一名征战沙场的老兵。 赵友金的故事要从1937年说起。那年,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无数无辜百姓死在了日本人的魔爪之下,赵友金的父母也不例外。自此,赵友金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心中始终怀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父母报仇。十七岁那年,赵友金加入了八路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部队中,赵友金刻苦训练,不仅参加了大部队的操练,还积极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名列前茅。他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很快就被安排进了前线。在那里,赵友金得到了战友们的关照,也正式开启了他的战斗生涯。 时间来到了1945年,赵友金所在的连队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去伏击一支经过公路的日军。领导明确交代,只是伏击,见时机成熟就撤退。赵友金和战友们进入了作战准备阶段,他既兴奋又紧张,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斗。 不久,日军如期而至,连长下达了作战命令。战士们奋勇杀敌,但赵友金却迟迟不肯打响第一枪。连长走过来开导他,告诉他,他们在守护家园,打的都是罪有应得的侵略者。赵友金终于平静下来,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杀敌。随着一个个敌人应声倒地,赵友金也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全身心投入到了战斗中。 然而,由于敌人太多,连长下令撤退。但赵友金没有听到,他依旧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当他发现除自己外的其他战士已经撤退时,他并没有选择撤退,而是继续战斗。他对着空旷的战场喊道:“连长,鬼子又上来了,我们打不打?” 赵友金的呼喊很快吸引到了撤退士兵的注意。连长在清点人数后发现少了赵友金,便带领着众士兵再次返回了战场。他们不仅支援了赵友金,而且再一次将敌军击退。在这场战斗中,赵友金表现出色,得到了上级的嘉奖。 从那场战斗后,赵友金的名字在八路军中传得越来越响。他不再是那个新兵蛋子,而是成长为了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他的射击本领在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几乎每一次出击,他都能精准地击中目标,为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一次夜袭日军营地的行动中,赵友金再次展现了他的英勇。那天夜里,他和战友们悄悄接近了日军的营地。月光下,日军的哨兵毫无戒备地站在岗位上,对潜伏在黑暗中的八路军毫无察觉。赵友金悄悄地瞄准了最近的一个哨兵,深呼吸一口气后,扣动了扳机。子弹准确无误地击中了哨兵的头部,他倒地的声音几乎没有引起其他日军的注意。赵友金和战友们趁机快速接近营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那次行动中,赵友金一人就击毙了三名日军军官,他的英勇表现再次得到了连长的赞扬。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友金参加了更多的战斗,每一次他都能凭借着出色的射击本领完成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他的名字在日军中也传开了,成为了让他们闻风丧胆的人物。日军的军官们在讨论战事时,总会提到这个在战场上如影随形、神出鬼没的八路军狙击手。 赵友金的战绩不仅为他赢得了战友们的敬佩,也让他成为了年轻战士们的榜样。他们纷纷向他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能像他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赵友金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他经常在训练时给年轻战士们讲解射击技巧,帮助他们提高战斗能力。 最终,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赵友金和他的战友们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战争结束后,赵友金被授予了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但赵友金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狙击手,更是一名真正的英雄,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战士为国家和人民奋勇战斗。

0 阅读:828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