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月经紊乱怎么办?
正常月经依赖于卵巢中卵泡规律的发育及排卵,卵泡产生的雌激素与孕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产生周期性变化,发生周期性地脱落及出血,即为我们所熟知的月经。
正常的月经,其周期、经期、经量、规律性均有正常范围(表1);月经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出血量仍一方面异常,都称作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ooding,AUB)(表1)。
“更年期”,医学上称为“围绝经期”,开始的第一个标志,是以往规律的月经周期开始紊乱,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7天,可伴有或不伴有潮热等雌激素下降的表现。
因此,月经紊乱是围绝经期的标志事件。在围绝经期患者的所有妇科就诊原因中,月经紊乱占70%以上。
在围绝经期,卵巢功能不断衰退,从规律的周期性排卵过渡到无规律的稀发排卵,直至不排卵。
体内低水平的雌激素持续作用于子宫内膜,促使内膜持续增厚;由于缺乏排卵后产生的孕激素的保护作用,子宫内膜会出现不规则的一处或多出脱落、出血,这种突破性的出血失去了正常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出血量可多可少,出血时间长短不一,医学上称之为“异常子宫出血”。
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由出血前子宫内膜厚度、体内雌激素的水平、自身凝血和纤溶功能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决定。
一般情况下,如出血前闭经时间较长,子宫内膜长时间受较高水平单一雌激素作用,持续增生,像病例2这种情况,容易发生急性突破性出血,出血量往往较大,甚至引发贫血。
如体内雌激素在较低水平波动,易发生间断性少量出血,原因是雌激素对内膜有修复作用,但卵巢雌激素水平较低,修复作用较慢或一处内膜脱落修复后另一处内膜又发生脱落,此起彼伏,使出血缠绵较长时间,但由于雌激素水平较低,出血前内膜一般不厚,所以出血量不会很多,像病例1这样的情况。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易反复发生,容易发生贫血、泌尿生殖道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及病因。通常需要检查B超、基础内分泌、血常规等,有时可能还需要进行诊断性刮宫或者宫腔镜检查。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治疗原则为出血期止血,血止后调整周期,预防异常出血复发及子宫内膜癌变。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如药物治疗失败,或不耐受药物治疗时应选择手术治疗。#女性健康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