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风雅与杀伐

蔡瑁看文学 2024-03-01 10:52:28
菊与刀,风雅与杀伐,象征着日本文化矛盾的两极。 读此书之前,我对日本文化了解比较模糊,一直以来总觉得日本文化同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大同小异,看过此书才知道这完全是表象。日本民族对皇权和阶级的认识,对道义和忠的理解,对耻与罪的判别,对意志与肉体的取舍,对性的定义,对个人与集体的定位,与我们乃至世界上其他民族有着巨大甚至完全相反的差别。 📖 人文书籍的好处就是可以从现象中总结规律,从规律里寻找原因。看过此书,再回过头想想我看过的日本电影和文学,有很多想不通的细节一下子迎刃而解了。例如电影《七武士》里面武士和农民地位的差异,为什么三船敏郎这个武士桀骜不驯的外表下包藏着那样自卑脆弱的心,叙述自己是农民出身的时候会痛哭流涕无地自容,因为农民在日本是低贱的阶层,他们是没有资格做武士的,在中国一个农民可以揭竿而起成就春秋霸业,没人会瞧不起他,而在日本这是不可能的。 📖 又比如婚嫁,想起前阵子读的小说《细雪》,父母去世了,为什么妹妹的婚姻一定要得到大姐家的认可,尤其是入赘来的大姐夫,大姐夫不给出正面答复,这婚事无论如何是无法定下来的。虽然中国也重视长子,但在现代日本长子的概念要远大于中国,长子不但是家族财产的唯一继承人,更是家族荣誉的维护者,他的责任之大相当于父亲,长兄为父这句话在日本一直在延续。 📖 电影《小偷家族》里临时组合的一家陌生人,为什么生活那么悲惨,也是因为在日本,对于没有正当职业的流浪者,小偷,是被社会完全唾弃的一群人,用书里的话说,通往这类人居住的村子的道路,在地图上都不会标注出来。 📖 还有日本非常多的影视作品里都会出现小酒馆,以及在小酒馆喝醉了的中年男人,他们一反日常正襟危坐的态度,醉酒后东倒西歪,肆意喧闹,只是因为醉酒是中年男人仅有的可以抛开社会繁文缛节发泄情绪的瞬间,也没有人会嘲笑一个深夜醉酒的男人,这是一种社会认同。 📖 这本书是美国人写的,初衷是作为一项政治调查任务,让美国人了解日本这个令人费解的民族,以便更好的解决战后日本统治的问题,内容未必都正确,角度也未必全面。但是在出版70多年之后,仍然能在全世界,尤其是日本国内引起共鸣,被反复的研究和评论,这也说明本书一定是触及到了日本文化的某些核心,甚至是一些日本人自己因为当局者迷而忽略掉的重要的细节。我读过之后也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