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却在病逝时未能完成自己的志愿,蜀国也在他去世后不久灭亡。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时运不济,有人则指责刘禅无能、乐不思蜀。毛主席在对宋代文人苏洵关于诸葛亮的评论中提到,其误始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这其中涉及了诸葛亮在决策、用人和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首先,诸葛亮的误始于隆中对。他在隆中隐居期间,以治世名臣管仲、乐毅自比,对时政有着深刻的分析,提出了“隆中对”计划。然而,这一计划将兵力分散到千里之遥的荆州和益州,使得蜀汉实力大打折扣。同时,荆州和益州相隔遥远,导致两地无法建立起便捷的联系,成为独立的个体,削弱了整体实力。此外,诸葛亮提出的与东吴联盟的策略,却忽略了荆州的矛盾,使得后来东吴攻打荆州,关羽战死,蜀汉和东吴成为仇敌,进一步削弱了实力。 其次,诸葛亮在用人上存在局限性。他以“七观法”来考察人才,注重道德和对蜀汉的忠诚,使得政府内部充满庸碌之辈,影响了蜀汉的后期实力。与曹魏的唯才是举不同,诸葛亮过于苛求品德和忠诚,使得蜀汉人才匮乏。他还在用人上分地域,扶持荆、楚势力,导致内部分派夺权,影响政局稳定。对于关羽、马谡等失误任用,也进一步削弱了蜀汉的实力。 最后,诸葛亮的三分兵力战略成为致命的失误。关羽守荆州、刘备征东吴、诸葛亮北伐曹魏,这三次分兵导致蜀汉实力削弱。关羽失荆州,夷陵之战再次损失大量兵力,使得蜀汉元气大伤。在北伐曹魏时,蜀汉的兵力只有曹魏的五分之一,成为赌博之举。诸葛亮的军事战略失误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覆灭。 总的来说,诸葛亮虽然在政治、军事方面有出色之处,但在决策、用人和战略上的失误最终阻碍了他实现统一三国的梦想。他的一生虽充满荣耀,却也在局限性和失误中留下了遗憾。
诸葛亮一生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却在病逝时未能完成自己的志愿,蜀国也在他去世后不久灭
猫眼观史
2024-02-26 20:15:06
1
阅读:71
敕勒歌
实力不济,算破天也没用[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