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路透社率先披露了一名乌克兰“消息人士”爆料的大新闻——乌克兰炸毁了俄罗斯

猫眼观史 2023-12-13 09:36:15

本月初,路透社率先披露了一名乌克兰“消息人士”爆料的大新闻——乌克兰炸毁了俄罗斯境内一条重要的交通线。而这则新闻不久之后就得到了俄乌两国的印证,但双方的说法有所出入。俄罗斯方面一开始宣称是一辆火车起火,原因不明;而乌克兰方面则宣布对俄罗斯境内铁路遇袭事件负责。            根据“权威内幕人士”披露的细节,发生爆炸事故的俄罗斯铁路线,是其境内贝尔加湖-阿穆尔干线,这条铁路线连接着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俄罗斯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的重要铁路线。就在俄罗斯方面三缄其口之时,乌克兰的媒体已经忍不住大肆庆贺了。在这些乌媒的文章中,更多的袭击细节得以披露。            原来袭击其实一共发生了两次,仅有一天之隔。乌克兰派遣了一批数目不详的特工人员千里渗透俄罗斯腹地,他们将一些爆炸物安置在一列疾驰在西伯利亚布里亚特地区的俄罗斯火车上。当这列火车经过北穆亚山隧道的时候,乌克兰特工将其引爆,爆炸导致火车车厢严重受损,而隧道则在爆炸之后有坍塌风险。 这个新闻被俄罗斯方面封锁,并且掩饰为“列车起火”的小事故。随即,因为隧道受损,俄罗斯方面不得不启用了这条铁路线的备用段,使得后续的来往列车不得不改道。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发现俄罗斯人还有这一手,乌克兰特工又如法炮制,继续在一艘满载油料的列车上安置了炸药。于是当这列火车疾驰着驶过切尔托夫大桥时,剧烈的爆炸让贝-阿铁路的备用段也彻底不能用了。在当天的俄罗斯新闻中,又显示一列火车起火爆炸,失火原因不明。 (受损的铁路桥) 俄罗斯的反应颇有些耐人寻味,两次列车事故,都在第一时间宣布为“失火”,似乎企图竭力淡化“爆炸”。而当乌克兰急不可耐地跳出来认领责任,大肆宣扬其特工人员的光辉战绩时,俄罗斯又不得不承认火车发生了“原因不明的爆炸”,可话里话外似乎又在想强调“损失不大”。最新的消息则是,俄罗斯承认了铁路线受袭击而损毁,并且将此事定性为“恐怖袭击”予以强烈的谴责。                俄罗斯这种复杂的表态,也印证了乌媒所言基本属实。而要了解俄罗斯为什么会有这样扭捏的表态,就必须把俄罗斯铁路线遇袭这件事情,放在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去分析。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能力,过了今年春节,俄乌战争可就打满两年了。枪炮一响黄金万两,两军对垒几十万人,哪怕是一枪不放,光是趴在阵地上吃喝就得耗费巨额粮饷。因此,西方集团勉力支持乌克兰,而俄罗斯也在迫切寻求外部的支持。 可以说,依托中俄铁路进行的经贸活动,是俄罗斯维持经济不崩盘的重要保障。至于俄罗斯有没有通过中俄铁路获得些除了经济之外的东西,咱们就不去猜测了。简言之,中俄铁路毋庸置疑是俄罗斯的一根输血管。 因此,任何一个有点战略眼光的军事决策者,都知道,要想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让俄乌战争尽快完结,割断俄罗斯获取外部养分的输血管不失为一步好棋。而对俄罗斯而言,遇袭的这条铁路线明明远离俄乌战场,处在自己的腹地深处,却叫乌克兰的特工摸进来给炸了,这显然让俄罗斯颜面扫地。     因此,面子问题让俄罗斯这个“受害者”一开始就准备淡化低调处理。没成想乌克兰根本藏不住秘密,很快就闹得地球人都知道了。如此做法让俄罗斯下不来台,但又没法否认这件事,因此只能对外展示出“自己挨了两拳,但根本没事儿!”这样的一种姿态。 (中俄关系紧密是国际形势使然) 乌克兰媒体看热闹不嫌事大儿,有的直接表示,此举一来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二来则是警告中国。此前,包括泽连斯基上下的乌克兰政府官员,曾经多次要求中国停止援助俄罗斯。 中国对此不予置评,要知道,和气生财一直是我们的立场,俄乌自己的矛盾争端何必逼迫别人选边站队呢?再者说,乌克兰并无证据证明,俄罗斯在通过中俄铁路大量获取军事援助啊。对一条承担了经济功能和民生功能的铁路线痛下狠手,除了给中国这位生意人添堵,除了激怒咱们还能起什么警告作用呢?                俄罗斯将其定性为“恐怖袭击”事件,而乌媒主动出来招供,只怕警告中国不成,反给自己戴上了一顶“支持恐怖主义”的帽子,受到世人唾骂。不过闷声吃亏显然不是普京的作风,近日普京签署了在俄乌前线增兵的法案,前线的乌军可能很快就要为自家特工在俄罗斯后方炸火车的行为付出代价了。

0 阅读:114
猫眼观史

猫眼观史

文史专栏作者,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