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曾庆田,卸下山东科技大学校长职务,跨界出任中国农业银行旗下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作为曾是山东省内高校中最年轻的校长,49岁尚处当打之年,其年龄优势在国内高校领域也属少壮派之列,此次跨界从学界转投企业,实属较为罕见的事例。
曾庆田与山东科技大学渊源深厚,他本科毕业于该校,博士毕业后重返山科任教,从教授逐步成长为院长、副校长,在母校深耕超过25年,此番离开任职多年的熟悉岗位,无疑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从专业适配性来看,曾庆田长期聚焦互联网信息服务、物联网应用软件、无线传感器网络、业务流程管理及应急信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而其新任职的农银金科,核心业务涵盖为集团内外部客户提供信息化建设服务、科技输出、创新技术研究等。
从专业的匹配度来看,此次跨界对曾庆田而言倒也算得上学有所用。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曾就读于山东科技大学,并在此任教,且担任过副校长,2019年出任山东师范大学校长的曾庆良,正是曾庆田的本家大哥。
家有良田万顷,不及一门两校长。
在山东高密这座藏着莫言文学传奇的县级小城,不仅有春秋晏婴的贤名、东汉郑玄的经声、清代刘墉的风骨,更孕育出曾氏两兄弟"一门两校长"的佳话,这对从高密李家太洛村寻常农院走出来的校长,一直是坊间邻居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2023年3月1日,47岁的曾庆田接过校长接力棒,成为山东省本科院校中最年轻的校长,即便放眼全国高校,这份年轻有为也足以令人瞩目。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新校长与山东科技大学的缘分早已深植,他本科就读于此,博士毕业后重返母校,从普通教师到教授,从学院院长到副校长,二十余载深耕不辍,最终执掌母校帅印。
时光回溯三年,2019年2月2日的山东师范大学,同样迎来一位重磅校长。55岁的曾庆良从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任上升任,开启了执掌另一所省属重点高校的征程。
大哥曾庆良,三弟曾庆田,从高密农村的同一个灶台旁走出,最终都站上了高校管理的最高讲台,这样的巧合在全国现任高校校长中,堪称独一份。

曾家五姊妹的成长史,是高密人教育兴家的生动注脚。这五个从李家太洛村走出的孩子,人人都是大学生,且在各自领域绽放光彩,早已是当地"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
大哥曾庆良生于1964年,与山科大的渊源贯穿半生:本科、硕士均毕业于此,留校任教后又赴矿大攻读博士,在清华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学成归来后,他从机电学院副院长起步,一步步成长为院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2017年出任副校长,两年后便调任山东师范大学校长。
比大哥小十二岁的曾庆田,走出了一条"加速版"的成长之路。
1994年考入山东科技大学后,他一气呵成完成本硕连读,留校任教时风华正茂。28岁评上副教授,32岁晋升正教授,短短七年便完成从助教到教授的跨越,期间还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拿下博士学位,这份速度与实力令人惊叹。此后,他历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2020年升任副校长,三年后便接掌校长之位,成为母校最年轻的掌舵人之一。
兄弟二人的成长轨迹,与山东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奇妙交织。这所源自1951年淄博二矿职校的学府,历经与济南煤矿学校合并、淮南矿业学院并入、吸收泰安煤矿学校等变迁,1999年正式定名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主校区迁入青岛西海岸新区,从矿区职校成长为综合性重点大学。而曾庆良与曾庆田兄弟,正是这所高校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与推动者。
说起高密教育上的成就,远不止曾家兄弟。
提起高密籍高校校长,林建华的名字不得不提。这位1955年出生的学者,是北大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子,在燕园完成本硕博学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出任北大副校长兼教务长,49岁升任常务副校长。
此后,他历任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校长,2015年重返北大执掌帅印,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三所985高校担任校长的教育家。

如今,高密籍校长阵容依然强劲。
像刚刚卸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水久的单忠德,2020年以50岁的年龄接任,成为高校少壮派校长的代表。这位工学博士不仅是985高校掌舵人,更是2019年当选的工程院院士,作为我国著名机械制造专家,在数字化机械装备与先进成形领域深耕细作,堪称"学术行政双优"的典范。
像其它普通高校就更多了。比如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葛永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前校长高新才,青岛理工大学前校长仪垂等,皆来自高密这片沃土。
为何一座县级小城能持续涌现顶尖教育人才?答案或许藏在高密深厚的文脉之中。从晏婴治齐的智慧到郑玄注经的执着,从刘墉为官的清廉到莫言写作的坚守,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早已将"崇文重教、勤学笃行"的基因刻进了高密人的骨子里。
这里没有名门望族的资源堆砌,却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朴素信仰;没有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却有"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的坚韧品格。
当然,说起文教方面的大家,自然少不了高密的代表人物莫言。他在文学的领域上,为高密筑起了一座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