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今日冬至#
【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
年代:清乾隆
尺寸:纵213厘米,横119厘米
馆藏:故宫博物院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汉书》中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就是说从冬至这一天开始,阳气回升,白天一天比一天长,因此值得庆贺。庆祝冬至的习俗有很多,祭祖,数九,吃饺子,喝羊汤等等。清代宫廷内,也会在冬至前后悬挂消寒图,表达在寒冬腊月里对春天的期盼。消寒迎春成为一种习俗。
我们今天介绍的这件《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就是其中的一件。这件图轴是乾隆年间的作品,采用传统缂丝技法,仿宋代风格,首先织出山石、流水、云霞、花卉以及宝蓝色衬底,然后以此作底,用多种刺绣技法施绣其上。缂丝又称“刻丝”或“克丝”。它是运用通经断纬的特殊织造技艺织造的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品,也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因其制作极为困难,流传的作品较少而价值连城,具有非常有悠久的历史。清代缂丝技术发展成极为精密牢固而整齐,喜作大幅。正如这件《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还将缂画结合、缂绣结合,更是精美异常。
图中的主要人物动物都是在缂丝织成的底上刺绣而成。正中一男童骑大羊扛梅枝雀笼,其下二童子作对语状,群羊或奔跑或嬉闹,后以松、竹、梅为衬,画轴上方有乾隆帝题行书七言律诗一首。画中三个男孩和九只公羊分别寓意“三阳开泰”和“九阳消寒”。总之,整幅画轴构图严谨,主题鲜明,缂工,绣工极精致,属于清代缂绣巧妙结合的精品。冬至已至,春归有期。这一幅幅消寒图中承载的,是人们对于春暖花开的殷殷期盼。看这幅九阳消寒图轴中玩闹的孩童、嬉闹的群羊与静谧矗立的松竹梅,似乎也在一同“期盼春风浴”呢。
冬至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的凛冽寒风只是春日草长莺飞的序曲,快来和小猿一起消寒迎春吧!
资料来源:
[1]故宫博物院官网
[2]张凤蓉.从故宫珍藏缂丝精品谈我国缂丝工艺[J].丝绸,1992(01):50-52+65-5.
[3]张建华.《石渠宝笈》文人画题款记跋印文研究[D].河北大学,2021.DOI:10.27103.
图1|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全图,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
图2|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局部图男童骑大羊扛梅枝雀笼
图3|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局部图二童子作对语状
图4|图轴上乾隆帝题诗
文|观察猿赵昭昭